为什么城市里面的道路大都用城市名字命名,比如说青岛路,北京路,烟台路一类的?
不一定吧。这个名字不一定需要大城市命名,比如这些路 莆田市区: 涵江片区: 不一定吧。图片所呈现的是上海市区繁忙的一条街道,大量的人群涌向商店,门前排队的人群一眼望不到头。烟沪线是47条南北纵线中的第4条,起于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机场路,终于上海市普陀区真南路,是一条纵贯华东沿海地区南北两端的重要普通国家道路。
东平路,一条从岳阳路起始,蜿蜒至乌鲁木齐南路的短小马路,仅400米的长度,却沉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网红马路第9名:大学路”位于杨浦区的大学路,被五角场、复旦大学、财经大学环绕,更为青春且富有个性所以人气一直不减,可以说是魔都充满了智慧与创意光环的一条马路。思南路始筑于1912年,是法租界内的有一条马路,两边是参天的梧桐树,充满文化气息。在思南路的两边有两排花园洋房,几乎汇集了世界各地的建筑风格。
雨中的上海街头更显海派风味,浦江边细雨绵绵,演员们依旧热情高涨,穿梭于风格独特、富有历史余韵的北外滩街道,体验上海特色的海派文化魅力。衡山路 衡山路始建于1922年,曾与上海市著名的荣乐东路、南京东路齐名,由法公董局修筑,是法租界著名的贝当路,1943年10月更名为衡山路,整条街全长2.3公里。四马路意思是指现在的福州路。以前南京路叫大马路,依次往南平行的是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广东路,也就是所谓的二三四五马路。1843 年上海宣布开埠后,第一个在上海取得租地许可的是怡和洋行。不久,上海便出现了第一个外国租界——“英租界”。
170多年以前,上海开埠不久,从跑马场(现人民广场)到黄浦江外滩,英租界修建了四五条东西向的马路。大马路就是现如今著名的南京东路。二马路是九江路,三马路是汉口路,而四马路就是福州路,五马路是广东路。很多初到上海的人,第一印象不是美丽的外滩、高大的建筑,而是市内独特的道路名:大道路的名字都被全国各地给占喽。我老家上海郊区,每次回郊区的时候去菜市场买菜等等停在路边都不用锁车从来没丢过。而且还有一个现象就是郊区的电动车上电瓶锁都不会加。
上海外滩美术馆,虎丘路 20 号 今天的人们只知道外滩源有一条圆明园路,事实上它“本名”叫做“下圆明园路”,也就是说曾经还有一条叫做“上圆明园路”的姊妹路,也就是今天的虎丘路。四马路即今福州路。因位于大马路(今南京东路)以南的第四条路而得名;又因原圣三一教堂建在该路上(后迁至汉口路与江西路之间),被叫作“布道街”。福州路是茶楼、书场、戏馆最集中的街区。特别是一些平时不太知名的且有故事的马路,尤其受游客喜欢。近年来,上海对许多马路进行了“美丽街区”改造提升,不断改善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市容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