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古寺,大美灵山寺,灵山寺中有“三奇”你知道吗?

雨下整夜未停

灵山绣水,青山深处见古寺。

灵山寺,位于罗山县灵山镇(涩港镇),始建于北魏距今有1500余年历史。唐明两朝被封为“国庙”,现为国家4A级风景区。

灵山秀丽的山色,奇异的景观,又产生了丰富的与之相关的文化传说,几乎景景有传说,石石有典故。这些传说典故与景观相映生辉,将本来就秀丽、神奇的自然景观装点得更加秀丽和神奇。其中灵山还有中国境内三个最为奇特的现象;庙门东开,带发修行,僧尼同寺被人们称为“灵山三奇”。

庙门东开。在我国一般庙宇大 门朝正南,而灵山寺山门是朝东。据相传唐朝以前,寺内只有三层殿,也是山门朝南而开,唐明皇之女入寺为尼时,朝厅见这里地狭庙窄,朝廷扩建庙宇时,依山就势所为,就把寺门建得朝东了。典故不知道真假,可这依山就势到是可见。

带发修行。出家人多为光头,而灵山寺僧则不然。这是因为有位老僧潜心修行足不出户头发长了也不剃,佛门称之“恨头僧”,老僧圆寂时,满头长发,故而他的徒子徒孙都有了蓄发的习惯。 到了近年,寺院内提倡削发,除个别僧尼外都剃了光头,而在寺内偏殿供奉的一位灵山寺近代高僧释大慧大师的法像,可以看得出,他当时在灵山寺出家就是带发修行。

僧尼同寺。有两种说法;唐玄宗时,刘太后身患怪病,久治不愈。小公主 建宁听说灵山寺有种药,能治好祖母的病,但需家 人亲到寺院降香方能灵验。建宁遂求得皇上同意,到灵山寺礼佛许愿, 并带回药材,太后服用后果然病愈。建宁于是决定还愿,到灵 山寺出家。玄宗经不住她一再坚持,答应公主带宫女数人到灵山寺入寺为尼。

另一种说法;灵山旧有“七寺三庵”,后经战乱社会动荡,灵山寺成附近唯一的寺院,僧尼一起诵经就有了今天的僧尼同寺。

灵山寺第三层院里有一口井,深5米,直径约60公分。井水清澈,银光闪闪。因明太祖朱元璋于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曾口衔修竹藏于此井,躲过了官兵的搜捕,后人称之为“圣井”或“潜龙井”。

前来朝拜,游玩的人们,都会取井中水,用来冲洗一下自已的双手。把自已的霉运冲掉,留下好运连连。可惜今大旱,井里也没多少水我们没洗成手。

灵山多枫树,不论春夏秋冬,枫林中终日飘洒着细微的雨珠,故被称 为“晴雨林”。 灵山还是鸟的国度,有各种珍稀鸟类208种。所谓“安禅 僧定性,啼树鸟音闲”。

灵山还有一大特点,就是远近风传它有求必应,非常灵验,虽无科学道理,但信者甚众,有求必应的传闻颇多,有的求财求运者竟不惜跋涉数千里之遥。

版权声明:本页面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为用户自行发布,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E-mail:284563525@qq.com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