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雪儿
编辑| 小江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长江三峡大坝建设该大坝的初衷便是为了减轻我国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同时通过水电发电提供清洁能源。
这个项目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规划和建设,历经多年完成。
它的成功建设不仅在技术和工程方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对于我国的能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据了解,长江三峡大坝当时的造价更是高达2500亿!
距离2006年全面建成的三峡大坝,已经过去了17年,那么,国家到底是亏了还是赚了?
图1
为什么要建设长江三峡大坝?
最直接的原因便是为了抵抗和防止洪水灾害。长江作为我国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经常发生洪水。
而长江流域爆发的洪水灾害更是给沿岸地区带来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有效地防止洪水灾害,减轻洪水对下游城市和乡村的影响,修建三峡大坝可以提供强大的洪水调节能力,降低洪水威力,进而达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
其次长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潜在的水能储量,三峡大坝更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之一,拥有巨大的发电潜力。
水电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水电的利用可以有效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这对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图2
大坝的建设也可以使得长江流域可以利用水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发电,为我国的能源需求提供重要的支持。
当然,三峡大坝的建设还能为航运带来便利,毕竟长江是我国重要的内河航道之一,对经济和物流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建设大坝之前,长江上游的险滩和急流为航运造成了许多的困难和危险。
三峡大坝的建设可以有效的改善长江的航行条件,提高航运的安全性和效率。
与此同时,三峡大坝的建设还可以在干旱时期,给周边地区的农业提供灌溉。
可以说,建设长江三峡大坝是个一举多得的好事,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年建设长江三峡大坝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超乎我们的想象的。
图3
三峡大坝的建设和造价
长江三峡大坝作为我国长江流域防洪、发电和航运等多项功能综合利用的重要水利枢纽。
它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横跨湖北省、重庆市两地。
据报道,三峡大坝的总投资额约为2500亿人民币,其中的投资包括了大坝的建设、水库的形成、发电站的设备安装、水土保持以及后期的周边移民安置等各个方面的费用。
此外,在大坝完工后,还需要考虑长期的维护、管理和运营费用。
整个项目可分为三个阶段:
规划和筹备阶段:三峡大坝的规划和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此阶段,进行了大量的工程、经济和环境评估,并对工程进行了细致的设计。
施工阶段:正式的建设工作于1994年开始,整个建设过程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拦河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
图4
完工阶段:正式建成于2006年,整个建设过程历时约12年。三峡大坝由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之一,并达到设计的洪水控制和航运改善目标。
国家对三峡大坝的投资回报分析
作为一个巨型水利工程项目,三峡大坝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但随着项目逐步完善并投入使用,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明显。
首先,在能源领域方面,三峡集团2021年的全年发电量约为3633亿千瓦时,资产规模高达1.15万亿元。
这不仅满足了当地城乡居民和企业的用电需求,而且还向全国输送清洁能源。
其次,在交通运输方面,通过船闸提高了长江中游航道条件,使得货物运输更加便捷快速,同时也提高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水平。
图5
以今年上半年宜昌市推出的“两坝一峡游”举例,仅仅是半年的时间,就总共接待游客150.01万人次,实现的旅游收入更是5445万元,与此同时,三峡人家共接待游客10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高达9700万元。
而随着新冠疫情的逐步好转和放开,再接下来的十一黄金周,三峡大坝的旅游收入还有望再创新高。
最后,在生态环境方面,通过治理长江沿岸污染物排放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措施,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因此可以看出,在长期投资回报分析中,三峡大坝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而至于当初建设三峡大坝的成本,也早已是稳赚不赔。
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具有两面性,在取得巨额经济效益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建造三峡大坝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图6
三峡大坝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最直接的便是生态环境方面破坏,三峡大坝的建设和运营不可避免的会导致了大片土地的淹没和河流的改道,造成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物种的迁移或灭绝。
与此同时,当三峡大坝开始蓄水后,会导致水流的速度减慢,使得沉积物在水库中沉淀,导致水质污染,有机物、养分和重金属等物质的积蓄也可能对水生态系统和饮用水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当然,因为三峡大坝的建设属于一个浩大的工程,建设区域的地壳和水文条件也会因大坝的建设而发生了改变,从而引发一些如山体滑坡、塌陷等的地质灾害。
同时,长期得蓄水和释放水的过程也会给地下水系统带来压力,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质变化等。
图7
不过针对这些三峡大坝带来的不利影响,国家相关部门也在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处理,试图将不好的影响降到最低。
例如在生态环境方面,积极进行生态修复,其中包括湿地恢复、植树造林、野生动植物保护等,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多样性。
然后针对大家提出的水质可能不安全的问题,积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并且对水库的沉积物及时进行清理等,以改善水质并保护水生态系统。
当然大家最为关心的地质灾害问题,国家也是最为重视,一直以来都在通过监测和评估地质灾害风险,以便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如地质勘测、整治和灾害预警,以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未来,三峡大坝能够带给我们的利益只会越来越好。
图8
三峡大坝未来的发展前景
目前全球正处在推进清洁能源转型升级时期,能否实现可持续性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焦点。而作为我国新能源事业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未来将承担更多责任与挑战。
而三峡大坝作为我国最大的水电站,起巨大的发电能力,为中国以及周边地区的电力供应,一直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能源。
三峡大坝的建设和运营也为当地地区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它还提供了水运交通、旅游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三峡大坝也具有吸引国际投资和合作的潜力,比如共同建设水电站、技术合作以及能源交流等,这些都将促进国际间的能源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能源的普及,为三峡大坝的长远发展规划美好蓝图。
图9
当然,如何保证三峡大坝的持久发展,也是我们着重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何保证三峡大坝的持久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对于三峡大坝资源的持续利用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相关部门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附近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
这可以包括建立保护区、进行植树造林、推行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政策等。
同时也可尝试引入节能和环保技术从而减少三峡大坝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例如使用更高效的水轮发电机组、减少发电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强化污水处理等措施。通过技术改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最后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资源监测和管理机制,有效地保证三峡大坝的持久发展。
图10
例如通过定期监测水质、土壤质量、生态状况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建立资源管理机构,制定资源利用规划和政策,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管理等。
结语
总之,三峡大坝的建设是一件造福于民的工程,它的存在,也早以不是“赔”或“赚”那么简单。
宏伟壮丽的长江三峽大坝,闻名世界,当属世界人类现代化水利工程历史进程中的建设奇迹工程,也是我们人类社会向前进化与发展的巨大智慧与优秀劳动成果的结晶工程。
三峽大坝的成功建成,也因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最重要是:它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也是我国近些年来呼吁的以科技兴国最为实际和生动的体现。
图11
它一直坚守着为中华民族几代人的生存幸福负责的理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三峽大坝的建造和投入使用的巨大贡献,是取得了大丰收的结果,其利国利民的重大和影响更是极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