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自驾9:桌面般的桑科草原,拉不愣寺漫漫转经路

第45次日落时

“甘南自驾游”系列游记,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游游走走故事下酒”阅读全部!

D7:青海积石山县——甘肃夏河

严格来说,这是走进甘南的第一天。

甘南指甘南藏族自治州,广义指甘肃南部。18天的旅行时间,我其实有近7天在青海,2天在四川,5天在湖北,只有4天在甘南。但甘南是我的目的地,是本次旅行的**。

6月26日早7:30告别积石山县,出县城不久,对汽车前胎还是不太放心,找修理厂测胎压打气。出得积石山,奔临夏的路就是一片坦途,只有55公里。

山路比较多,爬到半山腰,看见积石山县城静静地躺在山凹里。

奔临夏的路上,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人烟是越来越稠密了。

9:24分进入临夏,我进入甘肃了。路遇龙首山公园。靠近临夏有一座**寺,依山而建。

临夏是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的首府,我不打算在临夏久留,第一目标是夏河,是拉不愣寺。

这是一幅甘南地图,可以了解甘南位置。甘南其实并不大,城市之间距离也不远,处于青海、四川、宁夏交界位置,是青藏高原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倾斜最终同黄土高原相接壤的部分,大致以临夏一线为界。

甘南的地貌变化较大:

兰州以南为丘陵地带,植被稀疏,土色呈黄褐色,气候干燥,今夏河境内后山势渐高,沟谷幽深,植被茂盛,大夏河蜿蜒绵长,水流湍急,天也更蓝更高,有青藏高原的感觉。出夏河向南,经过合作和碌曲,高山草甸,坡地起伏,草场广布,间或有河流和海子分布其间,最大的是尕海。到甘、川交界处,郎木寺镇掩映在幽谷之中。出朗木寺后地势豁然开朗,是一望无际的玛曲草原,黄河自西向东一波三折流入甘南草原,在这里受阿尼玛卿山阻挡,绕180度的大弯,向西折返回青海果洛。

甘南风光以藏族民俗风情、藏传佛教文化建筑和草原风光为主,这里有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拉卜楞寺,具有“东方瑞士”之称的朗木寺,还有当地人民的天然牧场—桑科草原、甘加草原,“中国的麦加”—临夏,甘南第一大淡水湖—尕海湖等等。

路是越来越好了。

遇大夏河,和黄河水一样浑浊,但河流灌溉了大地,带来了青山绿水。

三岔路口右行奔夏河方向,走不多远看见一座巍峨的寺院。

公路上有嗑长头的信徒。虽然看过很多嗑长头的照片,但亲眼看见他们站起、伏身、葡伏、磕头、再站起、再伏身却还是第一次,还是被震撼到了。

夏河县城并不大,好像就一条正街,往西是拉卜愣寺。我开车沿寺转了一圈,决定先去11公里外的桑科草原看看,然后再回拉不愣寺。这张照片是不是像电脑桌面?

桑科草原分大桑科和小桑科,11公里外其实是小桑科,是游人最多的地方;大桑科在80公里以外,路不是特别好,去的人也少。

远远地看见一片湖泊,远处有度假村,蒙古包正好为湖泊造景。查资料,桑科草原是桑科乡达久滩(跑马滩之意)草原的一部分,是四周群山环抱,中间开阔平坦的高山草原。桑科草原有大夏河水从南到北徐徐流过,水草丰茂,风景优雅,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一派自然田园风光。

很多照片是把头伸出窗外,并不停车拍出来的,大家就别要求质量了,嘿嘿。

甘南的电线杆简直挥之不去,躲之不掉,拍照片找角度很不容易。如果能够把电线埋入地下,将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远远走来**的孩子,下学了。已经是中午时分。

我们返回夏河小镇,要去参观拉卜愣寺,这是我们今天的重点。

夏河是一座藏式风格浓郁的藏族小镇,其风格与汉族文化大异其趣。大汉族在孔夫子教育下,不显山不露水,内敛含蓄,中和平稳,建筑风格,室内雕梁画栋,室外则千篇一律,房必有院,名四合,美女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少数民族则不同,尚歌尚舞,热情奔放,建筑艺术也绝不内敛。大家可以想象,蓝天白云,辽阔草原,建筑尚大红大白,蓝、绿、红、白,这种鲜明对比的颜色构造怎不造就一个美丽的世界?

街边有几个孩子正在玩游戏,看见我拿着相机,孩子们马上兴奋起来,在镜头前做出各种动作让我拍摄。照片上这个小姑娘好漂亮,这个小男孩很俏皮,另一个小男孩好激情,笑容却无一不灿烂,无一不丰富。

在小肥羊吃完中饭,先找个地方住下来。困了累了再睡2小时,16:20我们前往拉卜愣寺。我不知道拉不愣寺门票多少钱,进去的时候已经是下午4点,直接走的转经路,转了一整圈,结果售票处成了终点,已经关门了。

我首先看见的是地上的青砖,走出来清晰的脚印。这是**们的漫漫转经路,踩出来的,印证着**们对宗教的虔诚。

拉卜楞寺背依龙山,面对凤山,地处“金盆养鱼”之地,为藏传佛教黄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寺院由第一世嘉木样活佛创建于1710年,现已成为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拉卜楞寺占地1234亩,拥有经堂6座,佛殿84座,藏式楼31座,佛宫30院,经轮房500余间,僧舍10,000余间。原有六大扎仓(学院)、十八囊欠(活佛公署)、十八拉康(佛寺)以及金塔、辨经坛、藏经楼、印经院、经轮房(即嘛呢房)等建筑,寺院汇集了藏、汉、蒙各族人民的智慧,以精湛的建筑艺术和辉煌的宗教文化而著称。拉卜楞寺内藏有各类经卷6万余册,分全集、哲学、密宗、医药、缀韵、历史、宗教、传记、工巧、数学、诗词12类,成为藏书最多的寺院。拉卜楞寺设有显宗闻思学院、密宗续部下院、续部上院、喜金刚学院、时轮金刚学院、医学院等六大学院,为世界最大的喇嘛教学府,其严格的入学、教学、考试和毕业制度为藏区培养出了大量宗教人才。拉卜楞寺在每年农历正月初四至十七日和六月二十九日至七月十五日举行法会,尤以正月十三和七月初八日的辩经活动最为壮观。

转经路在3公里以上,转经的人很多,以我观察,多中年以上,也有年老体弱者,常组队转经,就像自行车拉力赛一样,第一人要用力气把经桶转起来,跟着的人就不用太使劲。转一会后,第一名退后,第二名上前,如此轮换。如果没有组队,年老者并不需将经桶转起来,摸一下即可。看来心诚最重要,形式并不重要。

我跟着转了大约几十个桶,很要劲儿,一会就累得不行,手累腿也累。可笑的是我儿子,他几乎转到了每一个桶,说是要祈求自己能够考一个好成绩。这件事后来成了我们的笑料:你这经转的也太功利了,佛肯定不保佑你。说到这个,我只能长叹一口气,我们的功利式教育把一个孩子逼成了什么样子!

这是拉不愣寺大金塔,金碧辉煌,神圣庄严。

偶然看见一个藏女正向店家要开水,我以为她渴了。她一直躬着腰,手拿一串念珠,感谢好心的赠水人。水装满,她却捧着水走到转经长廊下,那里有一处栏杆被破被子挡上,里面躺着一个流浪的汉族老人。我没有认真拍照,觉得自己很不礼貌。

这是一个流浪老人,汉族人。藏女捧水送到他跟前,低下头,弯下腰,和他轻轻地对话。我的心里瞬间充满温暖,对老人来说,钱没有意义,他需要的是水,是食物。我想,被子可能也是他人给挡上的。我在拉卜愣寺转到黄昏,没有看见一个游人,也没有看见汉人,除了僧侣,就是**。

天近黄昏,寺里已没有多少人,看寺的小喇嘛也百无聊奈,空旷,静寂。我在寺里慢慢踱步,与蓝天对话,与青山对话,与神,与心中的神对话。

说句后话:拉卜愣寺给我的感觉与郎木寺完全不同,拉卜愣寺有强烈的宗教感觉,神圣肃穆,郎木寺则像山野田园一般。两处游人都不多。还是那句话,人多即无景。当游人纷攘的时候,你看到的只是景,读不到你的心。

大经堂应该是收门票的,但也没人拦挡我们。转到山门的时候,看见一个藏僧,很帅的藏僧。这就是我眼中的拉卜愣寺。

当夜休息,大夏河从宾馆后面流过,水流湍急,声音一直在耳边轻响,催我入梦。

更多游记与攻略,请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游游走走故事下酒”阅读!

版权声明:本页面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为用户自行发布,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E-mail:284563525@qq.com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