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是一座什么样的城?不同的肇庆人或者到访过肇庆的人,给出的答案不尽相同。
对市民游客来说,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梦回大宋的同时,还能品读今朝城市脉络;
对运动达人来说,肇庆是国家森林城市、公园之城,出门入园、推窗见绿,奔跑在山水之间,潇洒身姿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
对投资者来说,肇庆是座法治之城,全国法治**建设示范市带来十足“安全感”,一流的营商环境让大家放心创业、安心建业、开心立业。
城市内涵杂糅在无数个点滴片段中,唯有脚步丈量天地,才能读懂肇庆这座城。
“山水绕城,城在景中”“半城山色半城湖”是多数人对肇庆的第一印象。的确,“山在城中,城在景中”是肇庆独特的自然风貌,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丰富深厚的人文底蕴交相辉映。走进肇庆,即可轻松实现“风景自由”。宛如北斗七星,坐落于万顷碧波之上的七星岩,素有“岭南第一奇观”的美誉;我国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星湖簇拥七星岩,鼎湖山孕育蝴蝶谷,从空中看两大湖泊水域犹如玉石镶嵌其中,飞水潭、青龙瀑、轻纱瀑等一个个悬湍为山水增添灵动气息。2021年,星湖和鼎湖山组团创建成为肇庆市首个5A级旅游景区——星湖旅游景区,成为城市文旅“金字招牌”。 北接鼎湖山南通西江的砚阳湖,近几年颇受市民热捧,成为肇庆新区的网红景点。以肇庆端砚为设计灵感的人工湖泊内,设有天空之镜、月季岛、翰墨园、网红桥等多个打卡点。绿地之中,蓝色蜿蜒。肇庆拥有超6900公里的碧水,河道总里程占珠三角约20%,是珠三角河道里程最长、水资源最丰富的城市。西江、北江、绥江、贺江等主要通航河流天然形成“黄金水道”,守护着城市生生不息,筑牢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 两山夹江之地,必有峡谷重生。高要、端州、鼎湖境内共有三个峡谷,上为三榕峡,中为大鼎峡,下为羚羊峡,这三个峡谷俗称“西江小三峡”。其中,羚羊山和烂柯山夹西江而成的羚羊峡,是中国五大峡之一。 2015年底,肇庆市委、市**决定建设羚羊峡古栈道森林公园并全面开工,历时短短10个月便完成建设任务,修复总长近10公里的古栈道,建成集历史文化、生态文化、休闲健身、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森林公园。山水环绕之地,人杰地灵,肇庆不仅是生态之城,还是一座康养之城。 千年古城,湾区新秀历久弥新的宋朝古城——肇庆近年来不断焕发新魅力,不止湖光山色,一座湾区新秀正冉冉升起。肇庆建城2200多年,是岭南古都、广府文化发祥地、粤语发源地。1100年前,宋徽宗亲赐御书设肇庆府,直至元明清肇庆都是两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500年前,肇庆成为“粤商入桂、桂货东送”的枢纽门户。 古老的城墙虽然历经沧桑,但仍屹立不倒地诉说肇庆的辉煌历史。肇庆古城墙,始建于宋,周长2800多米,历经20多次修葺,至今仍保留完整,城墙和城门位置未改,全国罕见。披云楼、丽谯楼、石桥亭、摩崖石刻等古迹镶嵌城区其中,和城市相融。为了保护体量庞大的府城文化遗迹,2016年,肇庆启动实施府城复兴项目,打造“一城环绿,两府复兴,三街畅旺”的全新府城。2020年,肇庆出台《推进“古端州·新活力”三年行动方案》,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新都市建设两大目标实施八大提升工程,涉及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文化保护、体制机制改革等各个方面。 如今,3分钟可到市场、5分钟可到医院、10分钟能到文化活动中心的“15分钟生活圈”逐步完善;老旧房子陆续加装新电梯;休闲公园建在“家门口”;交通路口汽车礼让行人成为风尚,邻里互助蔚然成风……肇庆持续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不断树立城市新形象。 “岳山造林,孕育奇迹”绿水青山成就城市发展底色,千年文明造就辉煌。 森林城市的名片不断擦亮,森林文章越写越深刻。近五年,依托绿水青山,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全国森林游客达到46亿人次,年均增长15.5%。作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肇庆有着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天然优势。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596.86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71%,森林面积1580.3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73%,是粤港澳大湾区中林业用地面积最大、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城市。在不同的时代,肇庆人不断探索林业经济、探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怀集蓝钟镇的岳山林场便是最具典型的缩影。20世纪70年代,肇庆市怀集县发动全县干部群众开展“岳山造林大会战”,创造了将贫瘠荒山变成万亩林海的人间奇迹,累计造林10万亩,1984年基本消灭荒山,并孕育了“忠诚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奋斗、久久为功”的“岳山造林”精神。轰轰烈烈的造林运动为当地带来的是自然财富。目前,岳山自然保护区内已发现的动物近800种,其中珍稀濒危动物约50种,陆栖脊椎动物300多种,植物超1000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6种。进入新时期,如何续写先辈用辛勤与智慧写就的“林”字文章? 肇庆给出回答:发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确保林木资源数量持续增加、质量稳步提高、功能不断增强。发展森林就不能只发展林业,还要看出森林其实还是水库、粮库、钱库、碳库。目前,肇庆正在创新发挥森林“四库”作用的道路上不断摸索,以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为着力点,努力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特色路径。在扎实推进林下经济建设下,全市共建成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个,发展林下经济涉及林地面积619万亩,涵盖林下种植、养殖、农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旅游等多种模式。其中,林下种植业利用林地面积82.52万亩,主要发展油茶、肉桂、巴戟、牛大力、铁皮石斛、芦荟、灵芝、竹荪、灵芝、柑橘、百香果等,品种之丰富,为南粤前列。可谓是,小小森林,大有可为。 绿色发展,夯实根基与山湖城江林泉峡一样,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是肇庆一张“城市名片”。近日,该“城市名片”又迎来好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在近期公布了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肇庆小鹏汽车有限公司入选绿色制造工厂,成为肇庆入选的3家企业之一。4月12日,肇庆小鹏汽车有限公司举行了国家级“绿色工厂”揭牌仪式。 这是继获得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荣誉后,小鹏汽车获得的又一项国家级荣誉。作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小鹏汽车一直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产品设计及智能制造方面重视绿色化、低碳化发展。随着未来交付量的逐步提升,以及节能减排、低能耗技术的研发投入,小鹏汽车交付产品的碳减排量将不断攀升。去年完成产线升级后,小鹏汽车肇庆基地年产能从10万辆提升至20万辆,成为全市首家年产值突破300亿元的工业企业。随着绿色工厂越来越多,肇庆在高质量发展“绿道”上提挡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肇庆还以“链主”企业为依托,对内推动传统汽配和新能源汽车配套,对外则持续加强招商引资,使肇庆的产业梯队、产业面貌日渐改善。 2022年5月30日,投资120亿元的宁德时代动力及储能电池肇庆项目正式投产。同日,小鹏汽车配套零部件产业园正式动工,开启了肇庆新能源产业“万亩千亿”的新进程。经过近年潜心发展,特别是两大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肇庆现有近百家规模以上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已具相当规模和市场影响力。新的一年,肇庆将聚焦“大产业、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大环境”,加快打造“万亩千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转载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 西江日报 肇庆发布
◆ 编辑:莫若琪
◆ 二审:谢 晖
◆ 三审:龙爱文
肇庆温德姆东南亚料理酒吧开业啦!楼顶梦幻夜景值回票价!另有重磅福利返场
为什么会爱上星湖?
再不疯狂!雨就要停了~只有下雨才能看到的鼎湖山美景,约吗?
肇庆卷起来!唐僧四师徒“参战”~
版权声明:本页面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为用户自行发布,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E-mail:2845635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