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即将“消失”的沙漠,再不去就看不到了,还种出粮食

梦萦几度

沙漠是一片荒芜、宽阔无边的土地,人们无法在沙漠生存,因为沙漠上没有水、食物,空气十分干燥,在这个寸草不生的地方,沙漠成为荒废的土地,无人居住。而且每年因为森林资源减少和水土流失等原因,沙漠的面积还在增加。

中国人一直致力于对沙漠进行改造,发挥出才能和智慧将一些沙漠变成绿洲,并且还利用沙漠生产农作物。这个沙漠就是位于山西榆林的毛乌素沙漠,在我国的改造下,80%的毛乌素沙漠得到治理,水土也不再流失,黄河的年输沙量足足减少了四亿吨。

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城一线以北,因此榆林市也被称为驼城,意为沙漠之城,毛乌素沙漠面积约4.22万平方公里。

沙漠的治理,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通常治理沙漠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是采用栽种绿植、人工改变气候环境所实现的。这更是一项长期性工程,需要源源不断地提供财力和人力,毛乌素沙漠也是经过了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改造,才有了今天的样子。

这里拥有4.2万平方公里的沙漠,人们通过大规模的植物种植,致力于改造这里严重的风化环境。或许大家还不知道,这里在古代的时候是一片风景秀丽的草原,而且人们世世代代在这里从事畜牧业和农业。这个地方之所以最后成为了沙漠,还是因为人类对大自然的不尊重所导致的。

曾经这里的人口数量与日俱增,世代居住的人们为了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就对这里的自然资源毫无节制的进行开采,尤其是这里的树木遭到过度的砍伐,草地也大肆被开垦,所以这里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再加上后来这里遭遇了战乱,人口数量急剧减少,变得无比凄凉,到了明清时期,这里已经看不到人类的足迹,成为了无人问津的荒漠。

这个美丽的地方成为沙漠,是人类一手造成的,而后代们也在为前人们的行为付出代价。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这里的沙漠面积越来越大,并且严重威胁着这里的生态环境,也让周边地区受到了沙尘暴的威胁。1959年以来,人们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每一颗绿植都得需要人们一点一点的亲手栽植,并且需要常年努力坚持。

经历了几十年的努力,这里的绿植覆盖面积越来越多,再加上近几年气候的变化,让这里的降雨量有所增加。在沙漠腹地,榆林市还累计新辟农田160万亩,榆林这座“沙漠之都”变成了“大漠绿洲”。

人们除了在这里栽种绿植,还巧妙地利用这里的土质,在这里种植马铃薯。因为沙化的土质非常疏松,再加上这里有着理想的降雨量,昼夜温差也大,所以这里非常适合马铃薯的生长。

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做法,用农作物种植的方式不仅可以改造这里的环境,也能从事农业生产种植作物,这简直是为人类造福。

这里的成功改造,为国际上治理沙漠提供了一个非常成功的经典案例和经验,这样的奇迹,更是值得人们的称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家的沙漠都会得到有效治理,变为绿洲。

在这里,希望大家意识到对环境的保护,共同珍惜我们的绿水青山。

版权声明:本页面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为用户自行发布,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E-mail:284563525@qq.com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