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1
西安,古称“长安”。这里有李白的仰天大笑,有孟郊的春风得意,有白居易的雁塔题名……
万花明曲水,车马动秦川。这是行乐的所在,是建功立业的地方。
读书人一辈子要来一次长安,这里有你的梦想,有你的诗与远方。
6月27日至7月2日,有幸与宝安区的优秀同学一起前来西安参加专题培训,第一次亲身感受传说中的盛唐和魂牵梦绕的千年古都长安。
西安城中,最能让我感受盛唐气息的,应该就是大唐不夜城了,这虽然是一条构筑于现代的步行街,但充满唐风古韵。6月29日晚上七时许,我结束了与同学们“烹羊宰牛”的丰盛晚餐,便漫步来此销度良夜。初升的明月悬挂在城楼的檐角,高大槐树错落有致吊坠的灯笼,以鲜红、橘黄的温暖色调点缀着十里长街,恰如苏醒的唐代仕女开始画眉梳妆。那张潜藏在民族记忆里的美丽面容,愈发鲜艳可爱了。
遥想当年的唐都长安,文化荟萃,人物风流,汇聚了这个国家最优秀的人才和最美丽的女子。今夜的大唐不夜城,同样迎来了全国各地的如云美女,身着各色锦衣华裳的“汉女”和头顶丝巾胸束紧衣的“胡姬”渐次流连,与时装打扮的男女游客汇成人潮。她们或观看表演,或漫步笑语,或买花雅集,或对月留影,组成了一幅幅花团锦簇、弥漫香气的仕女图。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淹没在笙歌遍地、脂粉留香的人潮花海,我仿似穿越回到了一千三百年前,亲眼目睹了这座城市的雍容华贵和这个国家的自信大度。
在这长街之上可以什么都不做,光是欣赏这应接不暇的红颜佳丽,已是至高的审美享受。
大唐不夜城不仅有佳人,还有才子。每晚七点半左右,飘逸潇洒的“李白”都会准时出现在音乐厅与大剧院中央的高台上,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才子佳人对诗。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些诗句,凝结了李白个人的乐观豪迈,也升华为盛唐的恢弘气象。我朝高台上的“李白”呐喊出他的诗句,困锁在躯壳内的自由灵魂仿似要从喉咙喷薄而出……
当我深入了解李白的经历,我更加惊叹长安的伟大。李白三十出头时还籍籍无名,在长安市井穷困潦倒,自暴自弃。谁能想到,十一年后他收到了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再来长安已是青云直上。
唯有长安这样的伟大城市,才能托举起李白这样惊艳红尘的人的梦想。
2
李白的狂放潇洒是诗,玄奘的行道传法便是远方。大唐不夜城的尽头以北,就是著名的大雁塔,这是唐都长安城为数不多的遗存建筑,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6月30日下午五时三十分钟,当天的现场教学较早结束,为争取时间,我独自一人从下榻的璞隐酒店穿过雁塔西路到达大雁塔南广场。当时大雁塔的南门售票处已关闭,只见游人渐次从出口走出,在红墙绿树跟下歇息留影。
宽阔的大雁塔南广场,夕阳余晖倾洒在玄奘的法像上,背光的脸庞令人难以辨认,却显得益发庄严。当年,玄奘西行求法归来,就在大雁塔坐落的慈恩寺译注经书。后来慈恩寺在兵燹中被毁。如今,慈恩寺的遗址上建起了公园。在苍茫暮色中仰望玄奘的法像,我的耳畔仿佛传来了千年前寺院里的悠扬钟声。
趁着太阳尚未下山,我无心欣赏一路上拖着华丽裙摆的汉服丽人,连忙步行到大雁塔旁的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穿过亭子拾阶而上。华表上雕刻着古奥的佛经文字,其中有一篇是玄奘翻译的《心经》。“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智慧的光芒超越了时空的局限,为众生指点迷津。
是啊,寺院可以破坏,城市可以毁灭,物质总是面临成住坏空的变化,这是客观规律。而建基于物质的精神,只要足够强大,成为集体的共识,就可以超越物质而永远存在,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正如玄奘的故事总被铭记,永远激励后来人积跬步至千里;
正如长安的传说总在流传,永远闪耀在中华文明璀璨的星空……
3
长安是大唐的诗都,诞生在这里的诗歌不可胜数,许多作品成为中国语言文学的瑰宝,被中国人广泛使用。
我漫步在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穿过古色古香的亭台水榭、潭溪廊桥,与一片诗林不期而遇,许多极负盛名的唐代诗人在慈恩寺留下的作品,被雕刻在林立的柱子上。
映入我眼帘的第一首,便是白居易的《三月三十日题慈恩寺》:“慈恩春色今朝尽,尽日裴回倚寺门。惆怅春归留不得,紫藤花下渐黄昏。”
白居易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他的诗句正好契合我此时此刻的心境,我多么想当天的落日为我停留一会,让我能在这里多走走,多看看,然而美好的光阴总是留不住啊。
犹记得,慈恩寺的大雁塔是唐代新科进士留名的地方,当年二十七岁的白居易高中进士,得意地提起诗笔写下:“慈恩塔下留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曲江饮晏,雁塔题名,少年得意,这是多么巨大的荣耀,多么理想的人生啊。
许多年以后,素来仰慕盛唐的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来到长安,将白居易的诗歌作品抄回日本,白诗由是在日本广泛传播,备受王公贵族的喜爱。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不仅是白居易个人的成功,也是国家的成功。一个国家若不恢弘强盛,又何以对万里以外的外邦产生强大影响力和吸引力?它的文化和制度又何以被别国景仰推崇?实力才是王道啊。
我想在诗林中再逗留一会,但更想抓紧时间,一日看尽长安花,便继续往不算远的大唐芙蓉园走去。从黄昏到深夜,借着长安月色,一个人登临茱萸台,流连仕女馆,徘徊百戏楼,眺望凤凰池,如同在画中游走,孤独而自由。
我也想为眼前的长安写一首格律诗,但无“七步成诗”的急才,往往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用于换取稻粱的时间,可不像少年时那样,可以恣意分配在这里了。想想还是作罢。
一个人行走在这繁花似锦的长安城,座下既无骏马,身旁又无丽人。我也曾幻想,如果我穿越回长安,会是什么样子?有没有“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的痛快?抑或是“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的郁郁不得志?
书本上再微不足道的名字,它的主人也是那个时代的人中龙凤啊。在这俊杰辈出的长安城,出头不易,扎根不易啊。如果偌大的长安没有自己的行乐之处,还不如把家还呢。
尽管如此,读书人一辈子还是要来长安一次。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