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沙溪旅行,需要选择一种慎重的方式,它有国际国内诸多标签加身,诸如“北有敦煌、南有沙溪”、“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值得关注的101个世界濒危建筑保护名录”……。
然而相比大理的热闹和多元,这个用不到一小时可以遛完一圈的古镇,为什么同样会吸引一批又一批旅行者在这旅居?是什么让这些原本在一线城市也可以活得光鲜人们,长驻在这个小小的镇子?
我们采访了几位旅居沙溪的新移民们。他们中,有甜美可人的独立摄影师、有著名文化艺术领域投资人、有古典文学领域创作者、有建立文化交流中心的自由翻译者、民宿主……
沙溪古镇,位于大理剑川县东南部,地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三大旅游区之间。自2003年起,由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出资,以“最大保留、最小干预”“修旧如旧”的理念,修复了古镇沿街的建筑,包括集市中心的古戏台、及六百年历史的兴教寺。
兴教寺前的这条街,是沙溪古镇的主干道,寺登街,是沟通东南亚、南亚、南诏和吐蕃的咽喉要道,也是茶马古道进入藏区前的最后一个坝子。
如今,寺登街只剩下了兴教寺、古戏台、玉津桥和青石铺成的四方街等遗迹,还有以欧阳大院为代表的30多家老宅院。
到沙溪的交通方式
沙溪古镇距离大理古城约100公里,驾车约2小时
【穿梭巴士】
大理古城兰林阁酒店有前往沙溪兰林阁穿梭巴士,早上9点和下午3点,大理或沙溪均有班车前往,具体可咨询酒店。
【公共巴士】
大理下关客运站可搭乘开往剑川县的班车,到达剑川后,搭乘绿色面包车前往沙溪古镇。
【出行App】
通过出行App叫顺风车,车费约100左右,是多人出行最划算、便捷的方式。
【租车/包车】
可选择租车或包车,价格约400-500。
01
宝妹
独立摄影师
宝妹,「公众号:宝妹」,独立摄影师,“旅拍了100位女孩后,她租下废墟盖房子,养了只鹅当宠物”
宝妹
旅居沙溪2年
“沙溪的很多角落都吸引着我。古镇里路过的溪流、随处的田野、抬头看到的蓝天白云,随地而坐就可以成为一块野餐的角落,就算是阴天下雨,躲在自己的小屋也怡然自得。”
宝妹推荐
古镇很小,逛一圈发现,营业的店面不多,朋友们开的店都是小而美。在四方街都能找到。只卖面包的宇宙面包、能喝茶能看书的长守茶室、边喝咖啡边踢键子的吃茶去、饿了就可以简单吃一顿的木鱼、想买自然手工服饰的素朴小店。
我的鹅妹儿咖啡馆也很好,但是就不推荐来玩了。因为啥时候开门营业我自己心里也没数。不靠谱。
拍摄者:小火箭
宇宙面包是沙溪古镇唯一的面包店,老板很有个性,体现在:营业时间实在太随意啦,所以能不能买到真的看运气!如果有幸看到它开门,一定要试试被强推的肉桂卷和红茶奶酪。
长守书店的店主是一对90后情侣,航航大学在新西兰学英语文学,大二退学,来到沙溪,遇到萝卜,两人一起留在这里。开着这个可以喝茶的书店、遛狗、写作。他们的店,在进入寺登街的牌坊旁,可以进去聊聊茶、他们的沙溪生活!
吃茶去,正在大戏台前的小广场上,不同担心它因为占最好的位置,因成本高而徒有其表。这家的蛋糕真的好吃不贵!它也是沙溪旅居者的“活动中心”,踢键子、喝茶、聊天,在这里问一问,你就几乎可以找到住在沙溪的所有人,遇见遇到所有热闹好玩的事情。
在古戏台旁边的“沙溪之眼”,你或许会看到“沙溪卓别林”,或许他会为你表演一段!
02
猴 子
公众号【大家叫我猴大王】
猴子 ,自由设计师、摄影师、撰稿人,手工艺人,沙溪牛棚爆改300平大院,公众号「大家叫我猴大王」,「素朴杂货铺」店主
遇到猴哥,是在宝妹的院子里。他正在废墟的院子里,用炉子炖排骨。准备晚上的聚餐。在沙溪,人们大多不爱泛泛的社交,因为有牢固的好友圈、互相串门、帮着照看店铺、遛狗时远远地打招呼……这种社区感,或许是在异乡生活的新移民们的稳定支持系统。
猴哥
旅居沙溪9年
“这里的尺度感跟距离感都是我喜欢的。不大不小、离城市也不近不远。平时我比较宅,大部分时候只有吃饭会出门。但因为缺乏探索精神,总是去那几家相同的店吃干饵丝或火锅。吃完会去渡鸦咖啡喝一杯澳白,然后就回家了。”
猴哥推荐
素朴手作,在古戏台广场旁,是猴哥多年在沙溪沉淀下来做的设计师手作店。店内的服饰、围巾、扎染小物、土布、布包、麻编织包等,都独具特色且价格合理。大家不妨进店看看。
不远处的渡鸦咖啡,在沙溪相当出名,已经经营了很多年。店内的氛围很好,在门口的垫子上晒太阳,暖烘烘的、同时你也成为寺登街风景的一部分。很多游客说:“这就是我心里最美好的沙溪模样”。
03
易鸿
艺术评论人
易鸿,成都人,前媒体人、艺术评论人、曾任当代艺术杂志《燃点》、《TANC》特约撰稿人、《AXD》艺术总监等。
易鸿
旅居沙溪1年
“来到沙溪,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魏晋时代,和陶渊明在一起。成为一位古典文人。在沙溪,寻访本主文化、探访在地寺庙、古建筑、是最好的体验之一。”
易鸿推荐
灯塔村,离沙溪古镇5公里。旅居沙溪的新移民们选择在这里定居。山风院子,是在草木染领域有影响力的寒山老师,与大理古城的原「食书书店」老板小柯共同经营,也是沙溪旅居者常聚会的地方。
同时接待外来游客做草木染、并提供餐食等。遇上节日,院子里会组织聚会,来欢迎各地的旅行者们。若有机会,可以将山风院子,作为起点,结识旅居沙溪的新移民们。
以长乐三教寺是沙溪的历史文化非常重要的起点之一。以三教寺为中心,它周围有水质纯净的湖泊、春天时候漫山遍野的梅花与樱花,去游玩、喝茶、野餐,都是绝好的位置。
火柴咖啡,在离山风院子不远处的半山腰,步行约5分钟。听说,小红书上有许多人都因为“老板脾气差和狗很凶”,才“慕名而来”。
老板自己烘咖啡豆、手冲爱好者也不大挑得出毛病。爬到灯塔村半山腰,坐在窗前喝咖啡,是俯瞰沙溪的绝好视野。
另外,火柴咖啡在古镇内的粮仓艺术区有分店开业,晒太阳、聚会,打卡、绝好!
04
韩 江 涛
投资人
韩江涛,投资人、收藏家,《绝对艺术》杂志创始人。
韩江涛
旅居沙溪6年
沙溪,在投资人眼里,是二十年前的丽江,是旅游业萌芽的百业待兴之地。茶马古道上的千年古镇、白族文化、茶盐文化,手工匠等人文、历史资源深厚。
黑惠江、石宝山、石钟山、松茸、药材、苹果等四季农产品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物产、旅游资源丰富。是创业者生活、工作的乐土。
韩江涛推荐
叁一咖啡,在兰林阁停车场旁,由绝对艺术酒店上去到天台,一天只营业4小时的露台咖啡店。视野绝佳,俯瞰整个沙溪古镇。主打仪式感满满的古早铁壶咖啡,和根据季节限定的特调咖啡。有离开沙溪就喝不到的味道。
距离古镇9公里,驾车约20分钟的白龙潭,是一潭天然山泉,春暖花开时,当地人喜欢结伴在潭边野餐。白龙潭出水量大,终年不断,清澈见底。
潭边有许多粗大的玉兰、合欢、栗树、松柏等古木,枝干苍劲,有的枝叶伸展到水面,在潭边静坐观光,身心清凉。
从沙溪古镇到白龙潭的路上,有一家“庄户人家”餐厅,他家的肉用的都是自家散养走地鸡、猪、火腿,蔬菜也十分有滋味。可以吃到十分原生态的火塘,火腿土鸡汤、酸萝卜老鸭汤、烤五花肉、吃过味道就再也忘不了。
因位置不在古城,需自驾约10分钟上山,游客知道的很少,但常遇到许多人从大理、剑川县、昆明专程来吃。
白龙潭往上,是极好的越野跑山路,若自驾到海拔3200米以上,便可以到剑川县的优质松茸产区。位置在哪?猜我会告诉你吗?
05
菲 菲
跨文化交流中心主理人
菲菲,成都人,马圈青旅主理人(现已停业),跨文化交流中心主理人,自由翻译者
菲菲
旅居沙溪14年
在享受了沙溪多年的滋养与馈赠后
沙溪早已成为她的家
菲菲推荐
在去年结束了经营多年的马圈青旅后,菲菲专心建造并经营自己的小院,为旅行者提供三个房间的整院住宿。
同时,为本地青年举办公益分享会。打开一个本地人了解更多元文化的窗口,创造再就业的方向。
拍摄:菲菲
重走茶马古道:马坪关
马坪关曾经是茶马古道上的税卡,风雨桥、魁阁、本主庙、智慧庵这些建筑都展现着这个小村过去的繁荣,但是随着公路、铁路的建设,茶马古道不可避免地在近百年来没落了,马坪关也被遗失在世界的角落。
徒步旧道,感受马帮在原始森林里留下的千年痕迹,才是马坪关的正确打开方式。
拍摄:老鱼
以上,这些旅居的人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沙溪这片土地的爱。影响人们观看、参与沙溪的方式、同时,也有出生、成长在此的本地人,同样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片土地做贡献。
06
张 永 茂
本地人
张永茂,印记沙溪客栈老板、本地第一位硕士研究生、沙溪方志馆筹建人之一
张永茂
本地人
很多景区,由资本进驻、改造,但沙溪仍有许多本地人在经营、同时在此延续千年来的生活习俗,传承信仰。当地人是沙溪发展可持续旅游的灵魂。
张永茂推荐
不光是古镇的大街小巷,要去周边的村落、看看古建筑群。如先锋书局、石宝山、欧阳大院,了解它们的历史与文化渊源。
先锋沙溪白族书局:先锋书店一直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再造,在沙溪古镇北龙村中心粮仓的位置,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沙溪白族书局。
负责先锋沙溪白族书局的建筑师是“沙溪复兴工程”工程负责人之一的黄印武,他将杂乱的场地恢复成景观庭院,粮仓摇身一变成了书仓。
其中还有一处高耸的烤烟房,被黄印武妙手改造成了极具精神性的诗歌塔,层层叠叠的扇形木阶梯旋绕直上,诗歌俨然被置于心灵的高处。
拍摄:胡世华
石宝山内远近闻名的石钟山石窟也是云南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群。该石窟为南诏、大理国时期所遗留,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石窟造像造型丰富、雕刻精美,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是白族人民艺术的缩影,也是白族和国内各民族以及我国和东南亚、南亚、西亚各国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
欧阳大院:当地现存马店古宅中最有特点的要算是建于清末的欧阳大院,该院落深藏在在古街北侧三家巷中之中,红砂石砌成的大门虽饱经沧桑但依旧华丽。
大院是 “三坊一照壁” 的白族典型建筑,当年最豪华住宅、商店和马店一应俱全,被称为“茶马古道上的五星级马店”。雕梁画栋的院落极其宽敞,门、窗、屋檐无不精雕细琢。
其中正堂六扇门上的窗格间精细地雕刻着数百个“福”、“寿”字,每个字的写法各不相同,堪称一绝。
拍摄:胡世华
如今,“旅游”变的前所未有的容易,一顿午餐时间,便可以从此地到达几千公里之外的彼地。除了物理空间上的移动,旅游,到底有可能让我们内心发生什么变化?
在这个流动时代,为何选择一个地方旅居。我想,这篇采访中的各个人物,会有他们自己的答案。他们分别代表着各自的群体。
向往自由、脱离主流价值观、功成名就但向往返璞归真、独立经营者……每个领域的人们,都在沙溪这个地方沉淀下来,平淡、朴实地过着许多人梦想中的生活。
从他们的经历中,你是否会重新定义“旅游”,亦或认识“旅居”这个概念?或是在“旅游”的途中保持开放性,接受改变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愿你们也找到自己心的归属地,不再流浪,岁月安好。
END
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