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交通兴,则百业兴。因此国家大力发展交通,使各地沟通交流、经济发展得到很大改善。
然而在渤海海峡两岸的居民,却因为交通操碎了心,山东烟台和辽宁大连,于渤海两端隔海相望,最短直线距离仅有106公里,而沿渤海C字形线路距离有1400多公里,由于目前没有跨海通道,两地通行,相对麻烦。
C形路线
目前通行方式大致有以下几个:
一、乘坐渤海轮渡,但是速度较慢,有6-7小时航程,每年有一个多月因为天气原因停航。二、乘坐飞机,速度快,也容易受天气影响,并且有不少人觉得坐飞机从提前的准备到下机,总体时间也花费不少。三、沿渤海自驾,需要一天时间,太远,太累。四、铁路轮渡,费用较高,时间和路线不稳定。
这几种出行方式确实有一定的弊端,如果直接联通渤海湾岂不是更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迟迟没有开工建设?
早在1992年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设想首次提出,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迟迟没有动工,可见建设此工程如此之难。
天津港
●一、渤海海峡有众多港口,例如天津港、秦皇岛港、大连港等,港口内大型货轮多,吨位大,如果建设跨海大桥的话,货轮一但行驶有偏差,会不会撞上大桥,这种风险比较大。此外还有潜艇、军港等一但大桥受到打击可能就关闭航道,影响轮船出行。
● 二,就自然条件而言,环渤海地区分布3条地震带,分别是张家口-渤海带、华北平原带和郯庐断裂地震带,参考下1976年唐山大地震,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多大损失和痛苦,如果一旦发生地震,大桥能否承受地震的打击,也是未知。
●三、渤海区域由于受季风、东南低压、西北太平洋高压影响,多有暴雨、大风,夏季风力最大10级,如此恶劣的环境,施工难度太大,另外大桥长期能承受的如此大风吗,即使建好,这么大的风会把行驶的行车刮走吗?
●四、技术难度大,渤海平均水深18米,最大水深85米,打桩难度太大,那为什么不建设如海底海底隧道呢,参照日本青函隧道,主隧道全长53.9公里,其中海底部分23.3公里,建设周期长达23年,而渤海长达150多公里,建设周期会更长,并且使用的海底沉管技术由于国外技术封锁,直到近年港珠澳大桥建成才掌握此技术。另外港珠澳大桥长度55公里,隧道部分长度6.7公里,渤海海峡长度是其数倍,对技术会有更高的要求。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水下对接
●五、投资巨大,前期研究按公路、铁路双通道计算,总投资约2000亿元-3000亿元,投资规模堪比三峡工程,由谁出资也是问题,烟台或者大连还是国家?以上诸多的因素是跨海大道未开工的原因。
港珠澳大桥夜景
虽然有各种困难,但是一旦建成好处多多,可以大大缩短东三省和烟台的时空距离,若设计时速250公里,烟台到大连最多需要40多分钟,带动两地旅游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全面振兴东北重要支点。对烟台和大连经济有直接推动作用。还可以完善全方位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拉动南北经济和文化发展,此外受益的可能还包括江浙沪等沿海一带。还可以提高科学技术,增强信心,彰显大国影响力!
未来烟大海底隧道将采用客货两用的火车运行方式,海底隧道不受大风和暴雨等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有较好的抗震能力。山东也在积极推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规划建设。
建设方案图
在2011年,**批准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跨海通道建设项目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已纳入《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以及山东省“十三五”发展规划。2021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发布了《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20)》。报告建议,将渤海海峡跨海大通道建设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同年渤海海峡跨海通道项目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随着技术的积累和突破,烟大跨海通道的项目或许有望于“十四五”期间(2025年前) 开工,预计需要10-20年时间完工,我们也十分期待此项目早日建成通车!见证一个世界奇迹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