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安,享受快乐,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追求的愿望,在川西坝子上就有一个以平安快乐命名的地方。
在七月下旬一个艳阳高照天,独自一人从成都出发,经过大约一个小时车程自驾到邛崃市西南约18公里的平乐古镇旅游。
一说起邛崃,我们就会想到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故事。文君当泸,相如涤器,才子佳人,千古传说。平乐古镇就位于邛崃市西南十多公里处,素有九古风韵:古街、古寺、古桥、古树、古堰、古坊、古道、古风、古歌。
平乐古镇,古称平落,史前蜀王开明氏时期,平落四面环山的绿色小盆地即因修水利、兴农桑而起聚落而得名。是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迄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国家4A级风景区。
在游客中心停好车就看见古风蔚然、鳞次栉比的川西风格建筑。
从古典的亭台口进入乐善街上, 这是一条颇具川西古镇特色的水景街,街面被一条小溪一分为二,溪边绿树成荫,街面由青石铺成,水景街为人工引入白沫江水,巧妙地利用地行的自然落差,沿乐善街中心穿流而过流向安乐堰。街道两边的商铺是极像明清时期的建筑,房屋为四川典型的一楼一底二层木结构,下层是临街商铺,上层作居家卧室,散发着古香古色的韵味。
平乐古镇街道也很有特色:以乐善街作为主街,长庆街、兴乐街、平沙落雁、其乐坊等大小几十条条老街,呈鱼骨状平行分布在两旁,街道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
街边商铺多为各式川菜饭店和售卖平乐古镇特色商品的店铺。街道上游人如织 ,行走在街上店铺老板会热情地招呼你进店选购和邀你进店就餐。餐馆里除了有众多的各式川菜,还有城市里难以见到河蟹、鳅鱼、虾米、笋子虫、蜂蛹等,更有古镇特色的奶汤面、绝色凉粉、石磨豆花等,香味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在四川众多的古镇中,古桥是不可或缺的景观 ,乐善街尽头的乐善石拱桥就是平乐古镇的标志和风景的焦点。乐善桥重建于清同治元年,历经七年采石,到竣工整整花了十年时间。乐善桥是人行桥,用一种略显红色的石头修建,左右两边各有一尊威猛的石狮。
该桥为七孔石桥,桥洞呈桃形状,十分罕见,桥墩基座为船型,迎水方向全呈锐角,伸出桥侧3米远,便于分开来水,减少水流对桥墩的冲击,六个桥墩像六条一字形排开的航船,正乘风破浪,穿行在百余年的风雨中,不愧为川西一绝,有邛崃第一桥之美誉。
桥下就是私奔码头,传说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月夜私奔时,为了躲避乡人的追赶,不惜绕道平乐古镇,在乐善桥下乘船通过水路沿白沫江顺流而下到达成都,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成就了一段千秋佳话。
走过乐善桥,在桥头左边是竹编一条街,街上竹编工艺品琳琅满目。
街上有一家非遗竹编工艺馆,馆中的手艺人用细如毛发的竹丝编织着各式竹编,传承着平乐古镇的古老文化,令人叹为观止。
四川有着千河之省的美誉,盆地内江河密布,造就独特的四川水乡胜景,其显著特点就是沿江而建的吊脚楼。平乐古镇也是如此,在白沫江两岸依水而建的吊脚楼倒映在水中,犹如江南美景,并以秦汉文化,川西水乡著称,比起江南水乡的温柔多情,平乐古镇水乡是豪放奔放的。
在乐善桥的左边上游,有一道著名的水利工程-一江分三水,就是古人在白沫江上修筑了三道堰堤将江水分为三条水流再合在一起,形成一江分三水的特殊景观,右边那条堰称为黄金堰,相传,古时平乐年年遭遇洪水,深受水患之灾,大禹前往西蜀蒙山治水时,途经平乐时撒黄金于泥土中,垒黄土筑成大坝,故名黄金堰。左边这条堰称为安乐堰,中间一条堰称为顺江堰。一江分三水,不仅灌溉了平乐万亩良田,而且起到了防洪泄洪的作用,与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感悟起老子的《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现在正是火热的夏季,白沫江水依然清澈凉爽,不愧是人们戏水游玩的好地方。在一江分三水的堰堤上,有人漫步在水中的石墩上,有的小朋友在两边堤坝水中游泳,有的泚着水枪,开心地打着水仗。还可以乘坐像是亭子一样的竹筏去江心游荡,舒心地观赏两岸风光。如果游玩累了还可以在江边的茶亭里品茶,斗地主,打麻将。
在白沫江上还有一座桥-兴乐桥。在桥头有一株古榕树,树干直径约两米,树冠直径达二十多米。虽为古树却枝繁叶茂,树枝如青龙,向四周伸展作腾飞之势,浓绿的树叶如一把巨大的绿色遮阳伞,树荫里在微微江风的吹拂下凉爽备至。古树下还有许愿廊,你也可以将许下愿望的红布条挂在许愿廊上,你还可以闭上眼睛心中默念着祝福走上前去,手模福字祝愿平安健康心想事成。
游平乐古镇真能让人感受到古镇带来的吉祥之寓意,就如平乐古镇平乐之含义,唯愿我们生活在平安中,生活在快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