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首个!汶川这条街,入选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admin

号外!号外!

经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告

汶川西羌文化街

被认定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这也是

阿坝州首条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小桥流水、景色秀丽

古羌特色、风情浓郁

西羌文化街,走起!

在汶川,能沉浸式体验羌族文化的地方有很多,不过汶小游最爱逛的还要属西羌文化街。

她紧靠岷江,与红军桥紧紧相连,安静地伫立在锅庄广场对面,这里有风,有酒,也有说不完的故事……

古香古色的西羌文化街,似乎总带着一种慢悠悠的调子。

古老的羌族风格建筑静立在街道旁,溪水潺潺,从石拱桥下流淌而过,时光仿佛变得很慢很慢。

天气晴朗的午后,西羌文化街总是最“抢手”的地方,每个长凳上,总能看到羌族阿妈正在完成手工,一缕缕阳光透过树枝,带入阿妈的一针一线中。

在西羌文化街,阳光中还飘散着书香气,穿过木屋,定忍不住多看看两眼,这一个个手捧爱书的“低头族”。

这里便是“康养汶川”的缩影,每天一群群“老顽童”格外耀眼,在岷江江畔喝茶、下棋,享受阳光,充实的过着每一天。

最让人着迷的,还是这里令人垂涎三尺的“羌味儿”——

羌寨九斗碗、牛脑寨云顶茶餐吧或羌家饭店点上一道道羌寨特色美食。

腊猪蹄、回锅肉、老腊肉、洋芋糍粑、酸菜面块……无不让食客回味无穷!

夜色低垂,这条充满民族特色的街区被暮色染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街区化身“时空隧道”,带领人们穿越到另一个时代,感受着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历史的沉淀。

时光易逝,岁月难回,多想让时光在这里多停留一会……

想知道西羌文化街

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背后的故事吗?

汶川“四聚焦 四健全”

一起来看看

汶川县依托西羌文化街丰沛的自然资源、厚重的历史文化,大力发展城市休闲旅游,将文化和旅游全面融入到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游览、观光和休闲需求。

聚焦管理运营

健全综合统筹体系

构建国土空间“一张图”管理体系,成立由县委、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分管县级领导为副组长,涉及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高标准编制《汶川·西羌文化街文旅总体规划(2020-2025)》,全方位保障街区产业发展。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合执法常态机制,通过制定印发《文明商者“红黑榜”实施方案》《“春雷行动”执法行动实施方案》等,建立讲解员协会、民宿协会等协会,不断加强文旅行业自律,切实规范旅游市场主体经营行为,推动建立起上下联动、齐抓共建的社会综合协调机制。

聚焦文化特色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不断强化对西羌文化街规划建设,结合历史文化、公共文化、羌族文化和非遗文化,仿造古代羌族寨区将西羌文化街打造为集特色商业、特色餐饮、特色住宿、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街区,全面展示民族文化特色。

对街景美化、灯光亮化、街道绿化、休闲空间、店招立面等进行专项提升,并持续完善街区志愿服务体系,设立志愿服务站,开展公益行动,有效提升了街区服务品质、基础配套和综合吸引力。

聚焦要素保障

健全要素保障体系

科学建设游客中心、旅游厕所、大型休闲娱乐广场、健身场地、休息设施、残疾人设施、垃圾箱等配套设施,实现了服务标准化、业态多样化、配套多元化的目的。

全面打造街区沿线水景观、植物景观和夜景观,设置导览图、导示牌、景物介绍牌、温馨提示牌和安全警示牌,监控,修编安全生产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全面筑牢街区文旅安全、休闲和游憩体系。

聚焦业态布局

健全综合供给体系

充分利用汶川民风民俗和地域文化,打造极具藏羌文化、长征文化的七女织布图、祈福林和避灾广场等打卡点,配套商户、休闲健身场所、停车场、景观小品,实现了文旅要素全方位、全要素、全领域配套。

积极组织开展传承羌绣羌雕技艺、羊皮鼓舞等民俗非遗展演,“星光樱悦”“星光市集”“非遗购物节”、非遗羌戏表演和街头文艺表演,夜间文化和旅游体验活动,切实做活街区特色文化业态,盘活壮大街区夜间经济,提升街区知名度和经济活力。

今年以来,西羌文化街已接待游客68.46万人次。

山水为邻,花鸟相伴

静听花落,坐看云散

在西羌文化街

慢下来寻一段岁月静好的时光

你准备什么时候来?

熊猫家园 康养汶川

编辑 | 卞清越

责编 | 赵凌 陈玉昌

编委 | 梁敏

版权声明:本页面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为用户自行发布,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E-mail:284563525@qq.com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