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文棚
岛上看炮(散文)
五月的厦门绿色丛阴,无论你步行到哪那里,都是生机勃勃、清新悦目。一排排、一行行高大挺拔的椰子树,昂首挺胸、不屈不饶地屹立在那里,像是守岛的卫士。交织纵横、琳琅满目的榕树婀娜多姿曲虬向上,在婆娑的摇曳中,像是在诉说厦门古老的传说。
十一日上午,我们6人旅行小团体拜别了南普陀寺,环顾绿色的长廊,一路款款而行。一路好奇,一路尽兴,不知不觉地就到了胡里山。
走进胡里山,切入视线的是“龙泉瀑布”。陡峭的绝壁,飞流直下的流水轰然洞开。看飘然若至的瀑布,似“彩练当空”,又像是“银河降落”,鬼斧神工的自然神韵增添了胡里山魅力无限。正酣处,导游小邵在喊:“去炮台吧,还有10分钟就要演出了。”穿过一条狭道我们向胡里山炮台走去。
走近炮台,导游小邵指着那些大大小小的炮架向我们介绍:
胡里山,突出于厦门岛南部海边,地势险要,与对岸的屿仔尾、龙角尾形成封锁厦门港的绝妙犄角,从明代起就设有炮台,派兵驻守。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3月8日,胡里山炮台正式动工,经过二年八个月的建设,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11月8日竣工。炮台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设东西两个炮台,安放主炮和护炮。台面用鸟樟树汁、糯米、石灰、纸筋、砂石拌和的“三合土”夯筑而成,异常坚勒,可免敌方炮弹爆炸引起碎石伤人。
两炮台之间有隧道互通,中间存放炮弹,至今存有29枚,士兵活动安全隐蔽。隧道出口处连着下面的二座兵营,中间为操场。炮台安装两尊德国克虏伯兵工厂1893年制造的全钢炮,口径280毫米,炮重50吨,炮长13.13米,炮轮规道直径7.36米,炮高4.6米,宽5.29米,可360度旋转,射程16000米。炮台现存东炮台大炮一尊,护炮二尊。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中,西炮被拆毁。
1999年冬2000年春,中国文物专家、军事科学学者,多次莅临炮台考察,认定胡里山炮台的28生克虏伯大钢炮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海岸炮,“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列入《2000大世界基尼斯记录大全》,并于2000年8月24**上海“2000年大世界基尼斯记录颁证晚会”上公布,获“大世界基尼斯最佳项目奖”,这是我国以文物申报基尼斯世界纪录获得成功的第一例。
听完小邵的介绍,望着这座海岸的炮台我肃然起敬。
锣鼓喧闹,一群清兵列队而出。
点兵的操场上,号角猛吹,战事急要。士兵们手握长枪步伐有致,听从召唤斗志昂扬。或地就听军校一声令下,三军儿郎迅猛出击,各就各位把守炮台,迎击来犯倭寇。站上城堡的领军大人举着长长的望远镜面朝大海查看军情。红衣大炮的正副炮手蓄弹待发。
“目标,正前方5700米,左50米,发现了敌情。”
“发!”
“咣!”红衣大炮随着领军大人的号令,炮弹一声长啸飞向海面。
演出再现了当年清兵浴血奋战、痛击倭寇的真实场面。站台上,我为眼前恢宏的气势、惊心动魄誓死决战的精神震撼了,又从震撼中深受鼓舞——中国人绝不屈服于任何入侵的列强,我们有力量捍卫自己的国土。谁要是胆敢来犯,失败就是他们的下场。
作者简介:中国散文诗主席团委员,国际华语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协会常务理事。先后在《诗刊》《**》《菲律宾商报》《欧华导报》《中华日报》《中国文艺家》《诗潮》《散文选刊》《散文诗》《微型小说选刊》《通俗小说报》《短小说》《大众文艺》《精短小说》《幸福家庭》、《全国散文作家精品集》、《当代诗词名家作品选集》、《中国散文诗年选》《2012中国中短篇小说经典》《中国散文大系》《百年散文名家》等海内外报刊和选本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160多万字,入《中国小说家大辞典》《中国国学大辞典》《中外当代文学艺术家大辞典》等。
(文棚是一个以散文为主的共享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外地来稿不论公开发表与否,皆有可能采用。凡当月阅读量达6500次,编辑部打赏100元/篇。请一稿一投。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非签约作家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蓝运良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