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南 京
南京简称“宁”,别名“金陵”,也曾称建业、建康。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不愧是历经了十代苍桑的大都会。壮观的总统府、弯弯秦淮河、繁华的夫子庙、巍巍的中山陵,显现其深厚历史。
南京——(1)瞻园、老街、秦淮河
4月15号傍晚,我们来到瞻园。它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是南京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古典园林建筑群,是唯一开放的明代王府,曾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府邸的一部分,太平天国时为东王杨秀清王府。
瞻园面积约两万平方米,共有大小景点二十余处,布局典雅精致,有宏伟壮观的明清古建筑群,陡峭峻拔的假山,闻名遐迩的北宋太湖石,清幽素雅的楼榭亭台,奇峰叠嶂。瞻园中辟有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太平天国专史博物馆。
瞻园
山、水、石是瞻园的主景,东瞻园有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展区、西瞻园有西假山、南假山、北假山、静妙堂等。南假山位于静妙堂前,面积900平方米,用1000余吨太湖石拼接堆砌而成,临池绝壁高7米,主峰高9米,由危崖、溶洞、钟乳石、蹬道、石矶、瀑布与步石组成。
瞻 园 假 山
静妙堂,为三开间附前廊的建筑。前廊漂悬于水上,廊柱、落地隔扇门漆枣红色,南北皆为落地隔扇门,青瓦顶,白色墙壁。山墙均开小窗。厅南建月台与坐栏,可观水池游鱼与南假山景色。静妙堂将全园分成南北两大空间,并置有南北两大水池。东临边廊,北濒石矶西连石壁,南接草坪。
瞻 园 静 妙 堂
过去,在书本上知道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清代,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运动。从1851年广西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南京)陷落,只有短暂的13年,横扫半个中国。这次华东之行,从苏州博物馆(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府)到南京的瞻园、总统府,到处都是太平天国留下的历史遗迹,每处都是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建筑非凡。短暂的13年,却在中国大地留下了如此之多的历史遗迹,让我切身感到太平天国运动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教训之深刻。真乃“兴也勃焉,亡也怱焉”。
南京——(2)老街、夫子庙、秦淮河
我们从瞻园出来,一路东行,来到老街西头。路中间伫立一座高高的牌楼,青顶翘檐,中间白色匾额书有“古秦淮”三个黑色大字。街道两侧,两三层高的小楼一字排开,一律是青顶,枣红漆,古色古香、典雅、古朴。街上商铺林立,一家挨一家。游人熙熙攘攘,有的缓步迈上台阶,进入商店;有的手提购物袋,小心的走下台阶步出商场,一派繁荣昌盛、祥和安乐的盛世景象。
古秦淮
继续前行,来到著名的秦淮河。这条普通的小河,因唐代文学家杜牧的《泊秦淮》诗作而闻名遐迩。“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句不仅写出古代秦淮河夜景,也抒发作者的感慨,他借陈后主(南朝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南朝、晚唐两代的亡国历史,令这条小河名满华夏。这河水,实在污浊、苦涩!
今天的秦淮河,河中红色游船金黄色船顶,一字排开。河两岸,石砌陡直。岸上围栏,用白色玉石雕刻砌成,显得高洁、素雅、古朴。河南岸,都是两三层高的建筑,青顶白墙,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南岸西头一道红墙中间,镶嵌着两条舞动着的金色巨龙,金光闪闪,格外醒目耀眼,展现出欢快、奔腾气势。向东不远处,在一片青瓦屋顶的映衬下,一块洁白的墙壁上书有四个金黄色大字“秦淮人家”,黑白分明,绚丽夺目,揭示出沿河两岸建筑主题。河北岸,街道、建筑、游人混成一体,
秦淮河
夜幕降临,秦淮河上,灯光闪烁,灯火辉煌,流光溢彩。游人脸上洋溢出的喜悦与欢乐的笑容,掩映在灿烂的灯火之中,笑容里彰显着辉煌,辉煌中充满了笑容。这迷人的夜色,演奏出一曲欢乐激昂的盛世华章。展现出一幅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美丽画卷。
秦 淮 河 夜 色
夫子庙位于南京市秦淮河北岸贡院街,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为中国古代江南文化枢纽。夫子庙始建于东晋。在六朝至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多聚于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说。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夫子庙被誉为秦淮名胜,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为中国四大闹市 大成殿建在高高的台基之上,宽宽的九级台阶正中间,斜卧一块 二龙戏珠石雕,四周祥云拱卫。台阶上面四周用白色玉石雕刻砌成围栏。台基正中,是一尊铜铸孔子立像,慈眉善目,花白的长长的胡须垂在胸前,长衫过膝,宽大的衣袖下垂过膝。显出端庄、大气,慈善、高雅气质。
夫子庙
立像身后就是大成殿,四周有宽宽的走廊,五开间,斗拱双层翘角青瓦屋檐。在两层屋檐中间立一块“大成殿”匾额。高高的屋脊上砌有二龙戏珠图,欢快地舞动着。大殿在灯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典雅、圣洁。
大殿内,“有教无类”的匾额高高悬挂;院子内东西两边分别立有汉白玉石碑,一侧刻有“学而不厌”,另一侧刻有“诲人不倦”行书绿字。大殿内外的匾额、石碑道出孔子教育思想的精华,揭示出教育真谛。
贡院街,西起瞻园路,东至桃叶渡,全长一里多地,是古代科举考试场所。古今民间商号,特色店铺,演艺休闲场所鳞次栉比,文房四宝,古玩典籍,土特产品琳琅满目。夜色降临,华灯齐明,灯光璀璨,游人如织,一派喧闹繁华景象。
贡 院 街
南京——(3)总统府,(4月16日早)
南京总统府,是中国近代建筑遗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既有中国古代传统的江南园林,也有近代时期的建筑遗存。其历史可追溯到明初,清代。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扩建为天王府。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在此宣誓就职,辟为大总统府。后为南京国民**总统府。
总统府的门楼,是总统府的标志性建筑,整个门楼都是淡淡的黄褐色,气势雄伟。门楼上边逐层缩窄增高,中间位置有三个金色的大字:总统府。正面有八根立柱,两根一组并立,镌有线条;立柱间是三个拱形门道,每各门孔装有两扇缕空铁门,涂黑漆。门道北侧是方形,寓意“外圆内方”,又含“天圆地方”之意。
1998年在总统府旧址之上,开始筹建南京近代史博物馆。经过精心的规划和建设,到2003年初具规模。目前,博物馆总占地面积为九万平方米,共分三个区域。中区(中轴线)主要是国民**、总统府及所属机构;西区是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办公室、西花园等;东区主要是行政院旧址、东花园,及太平天国系列展馆等。
总统府大堂为中式建筑,屋顶单层双檐。大厦五开间,阔七间,与二堂及穿堂相连,呈工型殿。原为太平天国金龙殿。清兵攻占天京,大殿被毁,同治九年重建。1912年孙中山就任大总统的就职典礼,就在大堂后的西暖阁举行。以后,大堂又被国民**和总统府沿用。至今保存完好。
总 统 府 大 堂
子超楼,是总统办公楼,位于总统府中轴线北端。这幢办公楼是国民**主席林森任上建造的。林森字子超,任国民**主席时间最长,人们就习惯称之为子超楼。楼的主体有五层,局部六层。一层为总统府文书局。二层是总统、副总统办公室。朝南的这间是蒋介石的办公室,由三个房间组成的套房,中间的一间为办公室,临窗有一巨形写字台,台历的日期仍然是1949年4月23日,这天是南京的解放日,历史在这里定格。会客用的沙发上方悬挂着蒋介石身穿戎装的巨幅照片,屋顶上悬挂着从法国进口的磨砂玻璃吊灯。办公室东间为休息室,西间为书房和接待室。朝北的这间是副总统李宗仁的办公室。三层是国民**会议室。楼前有林森手植的两棵松树,。
子 超 楼
行政院办公楼,是一座掩映在绿荫之下的两层灰色小楼。楼内设行政院院长、副院长等办公室,及会议室等。行政院为国民**最高行政机关,掌理国家的内政、外交、财经、军政、文化、教育等行政事务。
行 政 院 办 公 楼
煦园位于宫殿西侧,又称“西花园”,与东花园相对称,是典型的江南园林。明初为汉王府花园,因汉王朱高煦名中的煦字而得名。太平天国时予以扩建。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的办公室和起居室就在煦园内,与总统府连为一体。亭台楼榭,小桥流水,浓阴蔽日。至今还保留诸多著名的遗址,如石舫、夕佳楼、忘飞阁、印心石屋等。
煦 园
太平天国展馆,在宫殿东区。有天王宝座、书房、后宫、机密房等,再现了天朝宫殿的昔日辉煌。 天王宝座,屋顶上雕梁画栋,彩绘艳丽,美艳绝伦。宝座金碧辉煌,最上方有宽宽的半圆形金色镂空帷幔,帷幔上有金龙狂舞镂空图。帷幔下是红底金字匾额“太平一统”,展示其雄雄勃心。匾额下是宽大的五扇联体金色屏风,雕刻有龙凤祥云图案,美轮美奂。屏风前是金色宝座龙椅。宝座两侧,各站立一只一人高的珐琅仙鹤,展翅欲飞。无不显出皇家的威严气派。
天 王 宝 座
南京——(4)中山陵(4.16上午)
中山陵,是伟大的**先行者、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南京紫金山麓小山顶上,依山势而建,占地二千亩。前临平川,背靠青山,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碑亭、石阶、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融汇中西方建筑之精华,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庄严肃穆。
中山陵
景区里,苍松翠柏,古木参天。墓道入口,“博爱”牌坊伫立墓道中间。牌坊是四柱三孔,中间孔高,两边孔低,上顶为蓝色琉璃瓦。牌坊中间上边,两根横楣间悬挂鎏金黄色大字 “博爱” 匾额, 体现出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主张。整座牌坊均由花岗石雕刻建造而成。
“博爱”牌坊
牌坊后的墓道,长长的、宽宽。长有一里半地,宽达36米。主墓道宽12米。主墓道两边砌有50公分高、50公分宽的路沿。路沿外各有一米多宽的绿化带,绿化带外各有4.6米宽的辅墓道。辅墓道上安置游人座椅。主、辅墓道均由淡褐色大理石铺砌而成。墓道两侧苍松翠柏,郁郁青青,浓阴蔽日,平添许多庄严肃穆的气氛
中 山 陵 墓 道
沿墓道前行,就到陵门。陵门坐落在墓道中央,在一个有二十级台阶高的平台上,宽阔的平台,能容纳一万多人。陵门面阔五间,淡褐色花岗石墙面,中间有三孔拱形门洞,中间门洞最高,两侧略低。墙上边是石砌斗拱房檐,正中门洞上方,有四个鎏金大字“天下为公”,为孙中山先生亲笔手书,雄迈俊逸。翘檐屋顶覆盖蓝色琉璃瓦。整座建筑是传统的木结构形式,但全部用花岗石建成,其斗拱、梁、枋等处均雕刻花纹图案,雕刻得十分精致美观。
陵 门
陵门前面就是碑亭。碑亭建在一个有三十级台阶高的两层平台上。碑亭中间只有一个拱形门洞,门洞上面是高高的双层翘檐屋顶,屋顶上是蓝色琉璃瓦。全用花岗石建造,仿中国古代传统的木结构形式。碑亭内,立一块洁白的巨大的花岗石碑,碑高9米。碑顶中间刻有中华民国国徽,国徽周围是祥云图案。石碑正中竖刻两行鎏金繁体大字“中国**葬、**孙先生于此”,另竖刻一行繁体鎏金小字“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大小刻 字均为颜体,笔画流畅,结构严谨,雄健有力。由此可知,孙中山先生是在1930年6月1日葬到中山陵的。
碑 亭
过了碑亭,抬头望见远处山顶上巍峨的中山陵。由此拾级而上,共有八段、二百九十级台阶,高低落差达七十三米。每段台阶上面有一个宽大的平台。八个平台,象征着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从牌坊到祭堂,共有392级台阶,象征当时全中国的3亿9千200万人。第七、第八、第九段台阶,已接近陵墓,坡度较陡,更加突出了祭堂和陵墓的雄伟气势。这126级石阶分为三道,石阶两侧建有石栏杆。从第九层平台往上走9级石阶,就到中山陵的祭堂,它建在第十层平台上。
中 山 陵 石 阶
祭堂为中山陵主体建筑。建在小山顶上,是陵园里最高建筑。在长长的墓道和三百九十二级台阶的映衬烘托下,更显巍峨雄伟,气势磅礴。祭堂面阔五间,两侧间砌成方方正正的巨柱形,向前凸出。中间三间向里凹进,每间辟有一道拱形门洞,内置两扇镂空紫铜门。中拱高,侧拱略低。三道拱门上边的横楣上分别刻有篆书鎏金黄字“民族、民生、民权”。即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三民主义”。 在中间门上两层屋檐之间,嵌有**手书“天地正气”四个鎏金大字。屋顶是双层斗拱蓝色琉璃瓦顶。整座建筑全用花岗石雕刻砌成。
中 山 陵 祭 堂
祭堂中央供奉孙中山先生坐像,高4.6米,用洁白大理石雕刻而成,底座镌刻六幅浮雕,是孙中山先生从事**活动的生动写照。孙中山先生身着长袍马褂,高额广颐,手持长卷,凝视前方。给肃立于此的人们以难忘的启迪。屋顶正中是用彩色马赛克镶嵌的中华民国国旗图案。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上刻着孙中山手书的遗著《国民**建国大纲》。祭堂后有二个墓门,与后面的墓室相通。
墓室在祭堂后边,有两个小门把二者连通,左进右出。二重门为独扇铜门,门上镌有“孙中山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墓穴上面是孙中山汉白玉卧像,卧像四周有圆形汉白玉围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的遗体。墓穴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
墓室
1926年,修建的中山陵,时至百年后的今日,也不失奢华,另人震撼。使我感慨良多,当时华夏大地,民不聊生,饿殍遍野。
南京——(6)明故宫遗址公园
游完中山陵,本应去和它相邻的明孝陵景区游览。可明故宫遗址几个字强烈地吸引着我,我想,它一定和圆明园遗址一样令我震撼。明故宫遗址公园,只有在门口有一座新建大殿。除此外,只有草坪、绿树,和一块块倒卧在草坪上凸兀的柱脚石。希望有多大,失望比他更大。
明故宫遗址入口
明 故 宫 遗 址 公 园里
明 故 宫 遗 址 公 园
草于201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