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好看的古镇千篇一律,其实,具有鲜明特色的古镇并不多。
洛带,就是颇具鲜明特色的古镇,它是四川省成都市近郊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保存最完整的客家古镇,被评为中国特色小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文明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殊荣。
今天游走洛带,来体验不一样的客家古镇,感受不一样的客家文化。
一、特色鲜明的街道布局
洛带古镇历史底蕴深厚,建于三国蜀汉时期,呈现鲜明特色的“一街七巷子”的格局千年未变。
从四方塔进入洛带古镇,穿过牌坊一路走来,感受到了客家人“住山不住坝”的选址理念,古镇依山而建,托水而住,背靠龙泉山,面向成都平原。
纵观整个街道地貌,地势由东至西自高至低呈跌落态势,街道曲直有致又略有起伏,富有变化。主街全长约1200米,宽约8米,贯穿于整个古镇,主街道两边分布着坐落有致成树叶状的“七巷子”。一街七巷子全都是青石板镶嵌,整个主街看似行云流水,流畅自然,古朴十足,好不美观。
二、古韵四溢的客家建筑
古镇内的千年老街和客家民居保存完好,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
在蓝天白云下,一座座历经沧桑的古建筑,散发出传统文化儒雅的气质和古典之美;黑瓦和斑驳的黑墙,述说着过往历史,散发出岁月浸染的陈旧气息,浓缩了客家人的奋斗艰辛和曾经的希望;一间间民居鳞次栉比,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古朴而古老,绽放出古镇昔日的繁华;古韵四溢的四大会馆(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聚集古镇,典藏客家韵味,记述迁徙故事,见证了洛带客家移民的文化历史,让人们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回味古今。
据介绍,会馆属清朝时期由湖广、广东、江西籍客家人筹资修建,其建筑风格和建筑技术堪为当年一流水准,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四大会馆是客家同乡聚会议事和祭祀的重要中心,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于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底蕴深厚的客家文化
洛带古镇被誉为“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在明末清初,大量客家人迁徙到洛带,现镇域人口4.5万人,有85%以上的居民为客家移民后裔,客家文化浓郁。
客家人是拥有创造力的族群,在颠沛流离的迁徙历程中,形成了爱国爱家、坚韧耐劳、刚毅“硬颈”的客家精神,始终秉承着“勤乃立家之本,俭乃持家之方”的祖训,将先进的耕作技术和创业精神带到了四川。他们开山劈岭,创基立业,耕读传家,崇文重教,振兴城镇,繁荣工商,不仅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力发展,商业贸易也同步得到发展,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为重建天府之国谱写了辉煌篇章!
客家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长期的迁移养成了“兼收并蓄取其长、开拓进取不保守”的民风,海纳百川,使客家民系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在语言上,客家人一直恪守着“宁卖祖宗田,不丢祖宗言”的祖训,既能说出一口流利的四川官话,也能用很有特色的客家话(又称“土广东话”)顺畅交流,大街小巷上随处可见到用客家话交谈的行人;在风俗上,时至今日,客家人一直沿袭着客家特有的风俗习惯,也会融合一些当地的风俗习惯。客家人的民间舞龙、客家婚嫁、客家传统技艺,还有火龙节、水龙节、清明祈福大典等特色传统民俗活动传承至今,让我感受到了属于洛带古镇纯正浓厚、朴素热情的客家气息。
客家人在崇文重教的同时,非常重视家风的培养。尊祖敬宗、仁爱和睦是客家人的传统美德和鲜明特点;崇德尚义,强调以德为先,以善为乐。重孝慈、讲诚信、勤稼穑、守清廉、戒贪奢、重礼节、尚道义,是客家人世代传承的家风和社会风俗;兴家报国是客家人远大志向、敢于奉献的抱负担当。
四、独具特色的客家美食
客家美食很多,独具特色的有伤心凉粉、烟熏油烫鹅、天鹅蛋、九大碗(又称九斗碗)、盐卤鸡、面片汤、芜蒿饼、石磨豆花、酿豆腐等,而伤心凉粉、烟熏油烫鹅、天鹅蛋最为有名。
伤心凉粉是特色小吃,据说伤心的说法有二种:一是说居住在洛带古镇的广东客家人,为思念家乡时做的凉粉,因为思念而生伤心,故得名;二是说该凉粉做得太辣,辣才好吃,而吃了凉粉的人都会被辣出眼泪,个个泪汪汪,由此得名。
烟熏油烫鹅是特色菜,也是如今洛带供销社饭店的招牌菜,有幸品尝,吃起来果然别有一番滋味,肉质紧实酥嫩,既不油腻又很爽口。据说烟熏油烫鹅制作工艺较复杂,从宰杀、腌制、晾挂、烟熏、卤煮到油炸,前后需经过七、八道工序,耗费10多个小时才能做好。
天鹅蛋是特色小吃,不是真的天鹅蛋,这是客家人迁居洛带后,为了保护野生天鹅和其所产之蛋而“发明”的一种美味小吃,红咚咚、圆乎乎的可爱油炸糯米团子,看起来像成都的油炸面食“糖油果子”,但不同的是天鹅蛋里面有夹心,夹心内含有馅,吃起来外酥里嫩、馅香味美可口。天鹅蛋还是吉祥、幸福、安康的象征。
游走了洛带一天,总感觉看不够,回味无穷。洛带,是一座去了还想去的特色客家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