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晚的火车上,看到一对五十岁左右的夫妻,很让我感动。大哥跟我商量,换个座位,可以让大嫂屈着身体躺躺,说大嫂身体不好。大嫂一副很腼腆的样子,不愿给别人添麻烦。大哥说了两次,我跟她换了(第一次我以为大嫂不愿换)。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大哥处处照顾大嫂,小心翼翼的护着她,让她尽可能的舒服些。快到终点站时,我跟她说,你和大哥感情真好啊,他很关心你!大嫂幸福而腼腆地又笑了。
我不羡慕那些青春飞扬年华中的感情,只艳羡这些油盐岁月中的温情。
下车后,我去坐地铁。又遇到这对夫妻,我们挥挥手,感觉很亲切。这就是旅行的意义,见到更多的人,更多的事。
2 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有什么区别呢?八达岭长城向北向南都很长,铺垫少。司马台长城呢,向东可以攀登的烽火台,只有十个左右。为了增加人们的旅行体验,只能多做一些铺垫--从景区入口到开始攀登第一个烽火台,要走很长很长时间。
看过了司马太长城,感觉八达岭长城很假,整齐,完整。司马台长城呢,更多的是断壁残垣,有好几段地方,两边的城墙塌了,就那么跟地面平行,看着很让我疑惑:说好的把人们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呢?
司马台长城是真陡啊!我的目标,是爬过第六个烽火台。第六往第七去的那一段,几乎是90度向上。爬过最陡的那段,我也跟周围人一样,一屁股坐下来,朝上边和下边各排了一张照片。边上一个小男孩说,你这样拍照,很容易摔倒的!我感受到他的好意:是啊,是很危险,谢谢你提醒。他爸爸在一边笑笑,好像忽然想到了跟孩子的交流素材:假如地面很湿很滑,又穿着高跟鞋,或者很不耐磨擦的鞋子,要怎么下山,会更安全一些?我和小朋友异口同声地说:把鞋脱了!说笑了好一会儿。
还有一个爸爸,拎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娃娃爬长城,一边爬一边很认真地给娃娃讲长城的历史。我宛然:这小豆丁,能听懂吗?
每次看到,爸爸带着孩子游玩,我会觉得很温暖,很幸福;看到一个妈妈带孩子玩,我会感觉很苍凉,很悲伤。我的性格底色。
路上,很多的年轻人,脸上都是一幅快乐阳光的脸,中年人呢,男的比较平和,女性呢,多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
思考,这是我的性格底色,还是一种真实存在?
这次花费最冤的一笔支出,是古北水镇的门票,140。景区呢,其实还是很漂亮的,很有我这两年向往的周庄乌镇的味道,河水沿街而过,青砖绿瓦,道路两旁杨柳依依。只是,没有时间看啊。我一直赞同,外出游玩,一定要体验,要沉浸下去体验。今天只有四个小时的游玩时间,我的目标是登长城,没办法去看这里的风景。又加上自己认识不足,花了这笔冤枉钱。不过,照片拍了很多,也很漂亮。
回程路上,我听广播里预报下个站是“密云汽车站”,接下来车停了,车门也开了,我慌忙跳下来,快走几步,正在疑惑:怎么没有站牌呢,司机叫住我:快上来,你要去哪里?还不到下车的地方呢。细心给我指路,还不让我补车票。我真心感谢:今天真是多亏你了,谢谢你。
发现生活的的美好,是真的,他的这个举动,几乎让我节省了一个小时时间,也是真的。假如没有他的温馨提醒,我今天晚上,都不一定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人。也许,只是几句简短的话语,也许,是一个表示爱意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