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8年度质量报告

失控的想你

一、学校基本情况

陕西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1994年,位于西安市北郊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学校坚持内涵发展、精致办学,现在校学生105人,学校占地面积176亩,总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0万余册,拥有标准的田径场、羽毛球场、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等运动设施。浴池、学生餐厅、生活服务中心等生活设施齐全。校园绿树成荫,整洁卫生。拥有计算机电教室、多媒体教室、外语语音教学室、实训多功能演示厅和20间中、西餐烹饪实习操作教室。2016年—2018年学校有专任教师68人,其中取得本科以上文凭的27人,占教师总数的39%,拥有“中国元老级烹饪大师”秦桂芳为代表的中国烹饪大师、中国烹饪名师20余名。还聘请了国内知名的旅游烹饪行业专家李耀云、刘敬贤、高炳义、卢永良、李创伦等一批行业先导担任学校外聘教师。

二、学生发展

学校以学生发展为己任,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工作网络。学校实行民主推荐班团干部和科代表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心理学讲座、法制报告会等。建立长期稳固的德育基地,定期邀请老干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校建立了与家长沟通渠道,通过网络与家长保持沟通,互通学生情况。通过以上三个活动,使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专业理论课考核合格率达到95%;专业技术等级考核领证率达到90%。毕业生就业率100%,就业对口率98%。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和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9.4%。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为适应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学校主要加强教学质量建设,以质量为核心。为保证质量学校做了大量工作。学校将提高教育质量纳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制定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规划等。

1.学校管理。学校根据《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制定了《学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和年度推进计划并认真实施;学校管理精细,制度健全,教学及生活秩序井然。并实行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学籍管理和证书管理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管理严格、规范、真实。

2.学校实行校长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人员结构合理,成员均熟悉分管业务。成员能经常进课堂听评课,掌握教育质量的最新动态;学校每半年一次教学会议,对存在的问题有分析、有措施,有结果。通过校长直接领导保证教学质量。

3.学校强化教学、实习、实训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万豪集团、王品集团、洲际集团、希尔顿集团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作为学生实训基地。构建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实习后大部分都得到了安置。

4.改革教学方式。学校教师都能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方法,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5.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王校长定期主持召开教学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教学计划符合规定、切合实际,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严格执行教学文件和教学标准,为每届学生编制符合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

6.严格教材使用与管理。教材依据教育部《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选用。

7.加强教科研工作。学校教职工全员参与教研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教研交流和专业培训,开展教师教学竞赛及研讨活动。

8.保证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全面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7 修订)》《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学校设有德育专职人员,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开展“文明风采”竞赛活动。

9.加强实践教学。学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开出的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达到总学时的 50%以上。实验、实习、实训基地能完全满足教学标准的要求。

10.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民办学校的财务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监督制度健全;配备有专兼职财务人员;严格按照有关收费标准文件执行,无乱收费现象;全面落实学生免学费及资助等的各项政策。

11.教育质量检测评价。学校把学生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作为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准,对学生品德、知识、能力和体质健康、审美素养按照基本要求进行评价;完善内部质量监测,建立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制度。

12.体育运动场馆。学校体育办学条件总体达到国家标准。

13.生活服务设施。学生宿舍、食堂、餐厅、卫生间等建设符合国家标准,配套设施完善,管理制度健全。

四、校企合作

构建校企双赢互动的长效机制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校企合作能够长期化深度化,以双方的利益共赢作为前提,确定校企合作的模式,合作机制是校企合作进步发展的需要,在双方利益权里存在偏差时,另方能够给予理解和支持。推进校企深入合作,探索实践“**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组建校企合作理事会,推进集团化办学。校企共同实施订单培养,共同组织顶岗实习,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合作培养教师,合作培训员工,联合开发教材,联合生产经营,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与台湾王品集团等企业合作,校企共建专业,实施“以岗定教、双线并行、阶段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产教结合、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生产实践、科技研发、技术服务内容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定期深入行业、企业进行人才需求情况调研,及时掌握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能力要求变化情况,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及时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培养方案。2017年,启动新一轮专业调研工作,对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深入周边区域及全国各地80余家企业和10余所示范校、骨干校开展专业调研,形成专业调研报告。开展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根据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构建“基本素质平台 专业能力平台 能力拓展平台”课程体系,推进“产教结合、学岗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举办“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论坛”,积极探索对接企业需求的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启动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和温德姆集团、红树林集团等多家企业洽谈了现代学徒制合作育人事宜。

五、社会贡献

1.课题研究紧贴教改动向

根据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积极推进校企共同开发课程,优化教学内容,引入国家职业标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完善了课程标准,推进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特色教材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积极申报省级教学资源库、国家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2015年,教育部立项了22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学校与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及东部地区院校,共同承担了《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烹饪工艺与营养传承与创新》项目。学校主要任务是承担《中国名点》子项目建设。目前该项目已经结题并完成验收,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素材、微课素材、视频素材、动画素材和虚拟仿真素材等在资源库平台上被广泛关注和使用。

《中国名点》课程获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立项,《烹调工艺学》课程被确定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烹饪原料学》《烹饪营养学》等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目前已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4门。校企合作编写5本特色教材。

2016年,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指南明确指出按照“国家急需、全国一流”的要求建设国家级资源库。中西面点工艺专业是餐饮行业的基础,属于“行业企业需求迫切的职业教育专业领域”。在此背景下,由学校牵头,联合行业企业和相关院校,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中西面点工艺专业教学资源库,满足在校学生、企业员工个性化、多样化学习,提升中西面点工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该项目正在建设当中,将于2019年初结题验收。

2.助力地方经济产业

联合长安农业信息培训中心,发挥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示范基地、高校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等培训基地功能,积极开展岗位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科教支农等社会培训,形成了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职校师资培训等一大批层次高、影响力大的品牌培训项目,年培训人数达到280人次。

为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学校与省内地方市县教育局、多所地方中职学校举行了结对帮扶签约仪式。互相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共同创新,共同发展。共同研讨、探索、交流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等领域的诸多课题,共同提高,为国家、为社会、为时代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在教学管理、课程开发、优生培养、课堂改革、竞赛辅导、制度建设等方面对地方烹饪及相关职业教育进行全方位的帮扶、指导,实现了新的跨越,进而带动地方中等职教的大发展。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将开发的技术和项目在地方餐饮经营户中进行培训和推广与行业企业共建研发中心,拓宽产学研合作渠道。先后与广东嘉豪食品有限公司,四川五丰黎红食品有限公司、宝鸡天源醋业等大型企业合作,开展共建研发中心、人才工程实践基地等校企合作形式,促进科技开发、技术服务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3.困难帮扶积极推进

为有力推进“双百工程”工作的深入开展,2018年8月29日,学校深入凤县开展“双百工程”结对帮扶工作,在凤县举办凤县中小学幼儿园食堂管理及从业人员培训班。学校公共营养师周建美老师被聘请为凤县中小学幼儿园“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师”,指导凤县中小学幼儿园实施营养餐工作。

自双百工程实施以来,学校从人才、科技、智力、教育等方面给予凤县大力支持和帮扶,为凤县的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办学特色

1. 以市场为导向,与时俱进

根据酒店行业的需求,紧跟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的技能要求不断改变,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走上岗位。

2. 独特的办学模式

建立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技术服务、职业素质训导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学校与行业强势单位进行深度合作,实行企业导师进课堂,融专业入产业

3. 推进一专多能,提升竞争力

学校在教学中积极推进多专业证书制,学生毕业时除获得大学学历证书外,还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4. 就业、出国全程服务模式

就业:学校与80多家知名企业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100%推荐就业。

出国:学院正致力于不断开辟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国际教育合作新途径,实行校企合作,推出了一批适合的实习项目。不断深化与德国、匈牙利、新西兰、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七、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调整升级,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高本衔接协作发展机制、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的问题:

1.学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亟待提高,教师整体队伍年轻化,教学经验不足,专业技能欠缺的问题日益凸显,各专业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制度不能很好保证,且深入度欠乏;企业兼职教师来校授课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学院缺乏大师级领军人才。

2.学校在中高职衔接协作发展机制方面还有欠缺,衔接专业数量和质量有待提升,需要进一步以省教育厅的文件政策为指引,大力发展与本科院校的协作发展,探索协同发展机制。

3.目前学校国际交流合作还不够深入,“引进来”和“走出去”都需进一步推进,学生的国际视野、外语交流能力仍较为欠缺,学院仍需加强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改进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学院将按照陕西省教育厅的指导和要求,不断深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坚持学习高水平院校的办学经验和优秀成果,继续积极探索人才培养途径和方式。

1.优化现有教师企业实践考评机制和校外兼职教师激励机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师资队伍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化专业建设能力。

2.探索中高职衔接协作发展机制,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积极推动与高校间的协作发展,建立高等院校与学校资源共享平台和机制,实现校际教师资源、实验教学资源、图书资源、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优势互补。

3.加快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步伐。为满足学校快速发展,积极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开阔学生国际视野,提高学生外语交流能力,加强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2018年,学校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核心工作贯穿到学院的各项工作中,保障了教学体系有效地运行,保障了围绕提升教学质量所推动和开展的工作的有效实施,保证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围绕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的目标,学校将进一步发挥学校理事会校企合作促进委员会的职能,加强与**、行业协会及企业的深度合作,调动各方资源支持学校发展,通过机制体制创新,深化“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力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课程“双体系”;加强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互动的“ 双回路”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使学院成为陕西旅游烹饪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高地。

“十三五”期间,全校师生将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萃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成果的精华,传承近三十年办学积淀的底蕴,遵循“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校训,努力把陕西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成服务区域、特色鲜明、社会认可的优质中职院校!

版权声明:本页面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为用户自行发布,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E-mail:284563525@qq.com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