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的排场有多大?能任命地方官,每周祭祀一次,每日花费上百万

封住爱恋

引言

说起古代人对于名人的追捧,不亚于当下的追星疯狂程度,譬如当年的洛阳纸贵,不仅改变了当地的经济,还留下了成语故事。

古人追星排场最大的,可能莫过于孔子的粉丝们了,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很多皇帝在太平年间最喜欢带头祭祀崇拜孔子,将其奉为儒家经典,很多皇帝对孔子的册封和祭祀到了奢靡的地步。

极尽奢靡的孔府排场

我国古代的很多皇帝对于帝王权力的掌控可谓是玩得顺风顺水,他们战争年代信奉酷刑,在平定天下的初期把墨子供起来,到了天下太平的鼎盛时期就提倡孔子的思想,这些无疑都是为了政权的稳定、老百姓民间的稳定而倡导的思想。

但是在明清时期,中国土地上的老百姓已经经历了数千年兴衰的洗礼,经济、农业等方面发展得也远比古时候更加先进,于是在国家富裕的时候,就兴起了极具奢侈的生活作风。

从人民到皇帝都崇尚奢侈、讲排场,这样的社会风气自然也影响了孔庙的画风,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皇帝大肆兴建孔庙,到后来全国各省建的孔庙占地总共约有一百多万顷土地。这主要是因为朝廷提倡,各地的地方官员自然会拍皇帝的马屁,一个比一个建得更奢侈。

占地面积比拼完了,使用的物资自然也要比拼,各地的孔庙使用的供奉非常奢侈,粮食消耗量也非常大,清朝中期孔庙每日都要消耗鸡鸭鱼肉、蔬菜瓜果几百斤之多,每日花费数百万购买食材,令人咂舌。

所获权力逾越自身定位

在明清时期,朝廷大肆提倡孔子文化,不光是把孔庙当作展示偶像的去处,还给予孔子及其子孙后代极高的荣誉,年年给孔子的后代进行册封,并且要举行祭孔大典,全国上下大小官员都为了逢迎圣意,每日都有千里迢迢赶往帝都孔庙祭祀朝拜的官员。

但是后来皇权对于孔庙文化的偏爱就渐渐地变了味,似乎是因为年年都册封、年年都祭祀,总觉得自己要比上一任皇帝搞得更加声势浩大,才能对得起老祖宗一样,到了后期皇帝开始对孔庙授予权力。

山东曲阜是孔子的故乡,于是皇帝将曲阜的地方官员设置在了孔府管辖之下,这里所有的地方官员都由孔府来委任,县衙归孔府管理,这一点从古代权力的使用上来说并不是合理、理智的做法。

祭祀孔庙规格空前无后

在清道光年间,满清**为了与汉族文化相融合,对孔子的祭祀和推崇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祭孔大典的规格已经到了天子独享的水平,甚至于很多皇帝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将尊崇孔子认为是朝廷的根本,将祭孔看作是朝廷的头等大事。

这个时期祭孔的规格细致严密,操作起来繁琐复杂,宫里为孔府每日的开销设置了专门提供各种食材的佃户类别,将猪、牛、羊、米、酒、梨等等祭祀用的食物分得非常细致,一个佃户专门负责一种食材的供应。

另外对应孔子提倡的诗书礼乐教化,朝廷为孔府安排了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专门为孔府培养的乐师更是用钱堆出来的。

但最令人叹服的是,曲阜的孔府祭祀活动还会带动全国的祭祀活动,但凡是有孔庙的地方,全国上下举办大活动的时间都是一致的。而朝廷的大小官员,以及皇室中人也都常常忙于孔庙的祭祀中。

结语

明清时期祭祀孔府的活动奢靡成风,很多食物被用于祭祀,真正被吃掉的和被浪费的食物比起来是九牛一毛,而且当朝廷非常重视这项活动之后,那些用于祭祀的食物更是不允许百姓随便食用。

不仅如此,朝廷还经常给孔府拨田地,这些田地中大部分都是祀田,孔府将土地租给老百姓,然后收缴地租,一些地方上孔庙中的人比较贪婪,借此多收地租也是常有的事,朝廷倡导的祭祀孔子、尊礼重贤却被地方上的人利用。

论语中记载孔子曾说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对于这位先贤来说,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并不是什么辛苦的事,他心中自有理想,喜爱知书懂礼的高素质生活,即便有不义之财给他,他也不愿意要,却不成想他的名号被后世朝廷拿来做文章,甚至被一些人当做谋取暴利的手段。

参考文献:

《孔子研究》

《论语》

《大教育家孔子》

版权声明:本页面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为用户自行发布,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E-mail:284563525@qq.com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